《春江花月夜》⑧ 作者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⑧ 作者张若虚

2020-03-23    03'27''

主播: 高惠彬

1889 18

介绍: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 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 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9)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0), 青枫浦(11)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12)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13)?   可怜楼上月徘徊(14), 应照离人(15)妆镜台(16)。   玉户(17)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18)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19), 愿(20)逐月华(21)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22)。   昨夜闲潭(23)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xún)落月复西斜。(古音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24)无限路(25)。   不知乘月(26)几人归, 落月摇情(27)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安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解释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也有“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的句子。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了。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的是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汉昭帝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种渊源,“鱼雁”成为了中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   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已经早就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鱼龙潜跃水成文”,指传递书信的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纹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