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读书?

人为什么读书?

2016-06-18    09'24''

主播: 羽丰心语

463 1

介绍:
10岁孩子问“读书有什么用?” 老师的回答改变了他! 导读: 我们家长跟孩子一样,都是九年义务教育走过来的,在读书时,我们也是懵懵懂懂,直到步入了社会,我们才深刻理解到“多读点书”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当孩子问你“读书有什么用”时,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读书有什么用? 有一位很优秀的小学教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她的班级里也存在一个问题学生,这孩子叫做田野,10岁孩子,成绩中等偏下,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作业也做得马虎。田野的父母也是头疼,平时得对孩子三催四劝,才能把他“请”上书桌学习。 有一天这位老师在评改试卷时,发现田野在试卷的作文处留下空白,里面只写了歪歪扭扭的三句话: 老师,读书有什么用? 我不喜欢读书,我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爸爸妈妈说以后我读到大学毕业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可是我不想工作,我以后想去放羊。 老师才恍然大悟,田野平时总表现出厌学的情绪,归根到底是他想不通读书的作用。孩子有了心结,自然没办法爱上学习。而他扬言自己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这句话更是很多孩子的心声吧!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第二天课堂上,这位老师忍不住向学生们提问:“你们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吗?” 果然,没有学生能回答出来。 他们眼神迷茫,有个学生更是说:“我爸妈让我读书,我就读书。” “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告诉我们,读书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故事说的是在20世纪初,山东省平原县一户农家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小孙子。每天早晨,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娃娃,摇头晃脑地读《诗经》《论语》《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琅琅。  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读《论语》,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有时,我似乎理解了一丁点儿,可是一合上书,脑袋中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 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满脸沧桑的爷爷。 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了一次。 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 他对爷爷说道:“这没有用,拿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   “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微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  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连提手也变得更加光华有泽了。  “孩子,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气氛,它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  小孩记住了这句话。后来,他一直本着这样的信念,终生与书籍为伴,不断进取,最终成为我国宗教学的泰斗——他就是已故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 读书的魅力 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又对学生们说: “我们读书就是这样的。 书是河水,我们的心就是那个装满煤炭的篮子。我们每次用篮子去捞水时,什么也捞不起来,但是篮子会越来越干净。书读多了,虽然很难记得全部,但是我们的心灵就会慢慢变得纯净,想问题就更懂得开动脑筋。 有一个同学偷偷告诉我,他长大想去放羊。 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我们不读书,天天去放羊,一辈子都干不了别的。 如果我们努力读书,我们就会更了解羊群,了解草原,了解怎么照顾羊,怎么样把羊养的健健康康,怎样把羊卖出最好的价钱。这样我们才能更喜欢放羊,甚至成为放羊专家,对吗? 所以,做任何事,读书都是基础。我们是为自己读书的,不为别人。” 学生们纷纷点头,就连厌学孩子田野,也眼神闪烁着光。 从那天开始,这个问题学生再也没有做过小动作,上课变得更加专心了。连家长都跟老师反映孩子在家主动写作业了,真神奇。 寄语 这个小故事的效应为什么会这么大,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孩子没有真正理解读书有什么用,大部分家长熬过应试教育,也不一定能够说出答案,解决孩子的困惑。结果孩子反而产生自己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错误念头。 每个孩子应当是为自己读书的。 读书,是为了遇到更好的人,见到更精彩的世界,让自己拥有更好的选择。 当你的孩子有厌学情绪时,不妨将这个故事告诉他,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爸爸妈妈们,也请少用分数定论孩子的好坏,让孩子重视学习过程的快乐,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上一期: 感恩父亲,父亲节日快乐!
下一期: 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