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每个时代都有应时而生的心理特点。就像弗洛伊德赖以成名的癔症,那种歇斯底里的戏剧化的症状表现,就是维多利亚时代所独有,今天已经很罕见了。
我想用一个场景来刻画一种“时代病”的可能。在这个场景里,我浓缩了当代人常见的一些心理困扰,应该很具有代表性。它们来自于我身边的人、我的来访者,以及我自己。这些痛苦难以被命名,却又不陌生。我不确定这个时代的哪些因素将其造就,但我相信,再过几十年,这些痛苦是后人只能想象却无法切身体会的。
这个场景是一个大城市里,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两口之家。天已经有点晚了。
妻子下班回到家,丈夫要加班到很晚,不能陪她。所以妻子有整一个夜晚可以消磨。她的计划是先做饭,吃完之后休息一下,然后去小区的健身房。她在健身房办了一张年卡,眼看快过期了也没去几次。她也想不通这一年怎么过得这么快。
至少今晚可以用一次。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
但是走进家门,妻子感到很累,有必要躺在沙发上歇一下——这感觉很奇怪,我们等下再说。总之她顺应了身体的意志,换上舒适的睡衣,懒散地,拿了一个iPad窝在沙发上上网。她尝试了几个姿势,终于找到一个最舒服的。一开始只想停顿五分钟,并不做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刷刷微博,换换脑筋。很快十分钟就过去了。她发现自己忘了开灯,但懒得起身去开,更懒得去厨房做饭。“叫外卖算了。”
当她升起这个念头的时候,她发现手机放在电视柜上充电。意味着她必须要从沙发上爬起来,才能拿到手机拨电话。这段距离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米,但不知道为什么,她就是不想动。算了,等下再说。她在心里安慰自己。做出叫外卖这个决定的一刻,她实际上已经省下了切菜做饭和洗碗的大段时间,几分钟总还浪费得起。
但是过去了一个小时,她既没有碰手机,也没有叫外卖,而始终维持着原姿势,蜷在沙发里。微博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她开始看各种新闻和订阅。天已经黑了,这让她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今晚不吃饭的事实:这个点再打电话也晚了,当减肥算了。说到这个,她想起来,今天还要去健身房的,再过五分钟就起身吧。
其实要去健身房她也是不情愿的。她非常累,满心焦躁而且不安。要说每天的工作并没有怎么繁重。“压力很大吗?”朋友这么问过她,但是她仔细想想,好像又没什么说得出口的压力。如果工作真的很繁重,或者有重大的压力,那似乎还好些,无非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做事。她几年前有过这样的生活,反而没那么累。
倒是现在这样晃晃悠悠的,不知为什么,就是特别累。累到回到家就想躺着,什么也不干。丈夫在家可能还会好些,总还要做饭什么的。自己一个人的话,就彻底废了。她怀疑过这是健康问题。但是每年组织体检,也没查出过什么大毛病。
是心理问题么?她也上网看过,不是抑郁症,她也从不会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躺在沙发上,幻想着,等一下爬起来,要做几件积压已久的事情:开灯,上厕所,去饮水机接杯水喝。但是她手上一刻不停,还在刷 iPad。这时手机响了。是婆婆打来的。
“喂,妈?”她皱着眉头说,顺手打开客厅的灯。久违的强光让她睁不开眼。
“我摘了点空心菜,给你们拿一点吧?”电话那头的声音笑呵呵的。
“……不用了,我们都不在家做饭的。”她说。
婆婆家有一个屋顶花园,自从把它弄成了一个小菜地,老两口就乐此不疲地醉心于将种出的“绿色有机蔬菜”分送给身边每一个人。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他们自以为是的陶醉模样,妻子心里都会升腾起一股无名的不爽——这很没有道理,她承认,但就是从心底感到不爽,约等于看到朋友圈里那些晒娃晒幸福的假惺惺的笑脸们。也许还要更甚。毕竟老两口直接把手伸到了自己身上,他们在从自己身上获取人生意义,获取存在感。送点儿菜就给了儿女多大好处似的?谢谢,不需要。
“少在外面吃”,婆婆建议,“自己做饭健康,这些菜是绿色有机的……”
她想挂电话,在努力克制:“真不用,您和爸留着吃吧,要不送别人也行。”
她看了看时间,八点五分。这下好了,就算去健身房也练不了多久了。并且也没有了健身的心情。不出门了。她把怒气没来由地怪罪到婆婆的电话上。但暗暗地又有点儿轻松,等下就有正当的理由接着缩回沙发上了。也许看两集韩剧?
婆婆仍然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空心菜放久了就不好吃了。要不这样吧,我让你爸给你们送过来。等一下给你打电话,你到楼下来拿一趟就行。”
“哎,不要不要,”妻子有些惊慌了,“我这会儿不在家。”
很难解释她为什么要撒这种谎。毫无意义,不是么?也许只是因为换上了睡衣,不想再换衣服?也许是因为懒得下楼?也许是打算好了看韩剧不想破坏?也许只是不想让公公婆婆那么轻易地如愿以偿?都不是。她心里知道这些都只是借口。
真正的原因,只是一股没有来由的烦躁。不想动,就是一动也不想动。
没想到,连这个借口都挡不住这老两口。
“没事,我有你们家钥匙,让你爸直接给你们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