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之随想

死之随想

2019-11-25    08'02''

主播: 灵雨😘二班

224 1

介绍:
  死之随想        夜深了,外面的世界也渐渐地从喧嚣中退了出来。隔着窗玻璃依稀看得见路灯光能照到的地方,树枝摇摇晃晃。风还没有停,在一年最后一个月里,日子越往前走,心里越冷,大风多半是降温的前兆。        由于白天发生的一些事,我便又多愁善感起来。夜晚,人的思绪最有可能自由。万籁俱寂,没谁愿意打扰你,这个时候什么都可以想,而且想得深刻,想得悠远,想得合情合理。比如关于死,人在有了正常思维能力的时候,就知道了死是怎么回事。可要真正地把死和自己能联系起来,非得要到年过半百之后。人在年轻的时候,虽然清楚不管是谁将来都要死,可就是想不到自己会死。那个时候,身体强壮,事业蒸蒸日上,踌躇满志,一切顺风顺水,主要是盘算着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根本没必要想到以后的死,死亡遥远得如同天上的月亮。慢慢地情况就有变了。人到中年,或者步入老年,想法就多起来,尤其身边司空见惯的死亡,随时都在提醒你:别把死忘了!再算算时间帐,看看体检报告单,忧患意识立马就会被莫名的恐惧所取代。人不怕死是假的。古人说过,“好死不如赖活着。”世界上毕竟有许多风景太过诱人。        也有人未到死时去寻死,这是有原因的。病痛折磨,精神崩溃,都是理由。生不如死时去求死,那是最好的解脱。因为死亡的包容性最大,死人的承受力最强。        造物主在让人生的同时,就为你预设了死。如果只有生而没有死,地球就难以负荷生命之重,人类就会少了许多伟大。三十年前我教高中地理课,课本上说,地球与太阳共命运,太阳的寿命是一百亿年,现在已有四十七亿年了,“它正处在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这就是说,宇宙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不死,所谓永恒只是相对的。         三十年过去了,我已经老了。三十年前在我的课堂上,在我的教案里“中年”的太阳,现在应该还是中年。看来人比太阳老得快,比地球老得快,这是因为在太阳系中人渺小得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        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从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的。这是规律,认识这一规律比较容易,而在规律面前能做到从容淡定,就很难了。到死的时候,就得死,与怕不怕没关系。死亡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一件事,如果这也可以变通,那当下活在地球上的人百分之百都是非富即贵了。        人终会死,死法不同,死的时间不同,死后待遇不同,但去处绝对相同,这就叫殊途同归。“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说的是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漠,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天大的事,在自己家里是事故,到别人那里就成故事了。         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熟人去世了,我们除了在灵前祭奠,再就是隔空喊话:“xx一路走好!”人都死了,能走好吗?         我想,这话说给尚且活着的自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