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导语:《海边的早晨》通过一个人人都经历过的换牙的故事,与孩子进行成长的对话与交流。
作品讲述了小姑娘塞尔因换牙而引起的好奇与不安。那一天,在家里、在海边、在港口;妹妹、海鸟、小狗、火花塞……所有的事都与换牙扯到一起。焦虑、失望、期待、满足……塞尔感受着成长带来的烦恼与快乐。
同时,作品还描写了塞尔的父母借着换牙,在与孩子的交谈中,自然而然地引入成长的话题。“人长大了,都要换掉乳牙。”“从今天起,你就是大姑娘了。”“大姑娘不能为一点小事哭鼻子。”渐渐地,塞尔的自我意识中,也感到自己长大了,所以要“管着妹妹,不让它掉到海里。”
通过换牙这一成长的标志,塞尔的父母认识到孩子进入成长的新阶段,要以新的眼光和态度,和孩子进行交流,给她更多的表现与选择的空间;塞尔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和确认了自己的成长,从而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独立的意识。
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会有换牙的经历。当这个时刻来临,让我们放慢生活节奏,像塞尔一家人那样,慢条斯理地进行一次成长的对话,使孩子在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上,能够同步、健康地成长。
绘本简介:塞尔想起来今天早晨要和爸爸一起去巴克斯港,赶紧跑去刷牙,突然发先有一棵牙齿松动了,她赶紧去告诉妈妈……在海边的沙滩上,塞尔发现刚刚还在摇晃的牙齿现在突然不见了……关于孩子掉牙时那种复杂的心情描写。海岛和海上明媚的风光是作者长期观察他居住小岛的结果。美国绘本大师的凯迪克银奖作品。
作者简介:罗伯特·麦克洛斯基(RobertMe:closkev,1914~2003),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汉密尔顿.他从小心灵手巧,喜欢绘画、音乐和机器装配,在读鬲中时就展现出对儿童有着天生的亲和力,教孩子吹口琴、制作手工守,颇受欢迎。他毕业于波士顿的VesperGeorge艺术学院,之后与一位资深儿童读物编辑相遇,在与她的合作下,创作和发表了处女作《蓝弟和口芩矿(Lentlil,1940,取材于他年轻时代与孩子们的交流),以此为契机,他得到奖学金,到纽约国家设计学院学习两年后,毕业后到波士顿从事绘制壁画的工作。
他通过上班路上在波士顿公园里看到鸭子一家得到灵感,并在家里养了一群鸭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创作出《让路给小鸭子》(MakeWayforI)uc-klinRs,1941),荣获了1942年的凯迪克奖金奖,并使这鸭子一家闻名世界。之后罗伯特相遇了著名儿童文学家、故事讲述家卢斯·索亚的女儿玛格丽特·杜兰德,并与她结婚。
接着,他又以年轻时跟小孩儿们的交流为创作基础,写出了儿童故事《霍默·普里斯》(HomerPrice,1943)。二战时期服了三年的兵役后,带着夫人和长女塞尔搬到缅因州的小岛。之后,他们一家人每年的夏天都待在这里,过着亲近自然的平静的生活。到海边挖蛤蜊,上山采蓝莓做果酱。偶尔开汽艇到对岸的商店买些日用品。作品中的爸爸、妈妈、塞尔、珍妮就是他们一家人;海边景色以及他们家里都是真实的生活场景。作者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关注两个孩子的成长,将在这里的生活经历升华为三部杰作《小塞尔采蓝莓》(Bluet,erriesfOrSal,1948)、《海边的早晨》(oneMorninginMaine,1952)和《美妙的时光》(Timeofwonder.1 957),罗伯特在这些作品中充分表达了对缅因海湾的喜爱和对家人的热爱。前两部作品荣获凯迪克奖银奖,后一部作品则为他再次获得凯迪克奖金奖,使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金奖殊荣的艺术家。
崔维燕,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分校中文系。毕业后,进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做儿童图书编辑,并主编《幼儿画报》。上大学之前,曾任八年幼儿教师。旅日期间,从事讲谈社《中日辞典》的编纂工作。同时,师从著名儿童文学研究家、作家、翻译家渡边茂男先生,对日本、美国的图画书进行系统的研究:伴随女儿的成长,一起阅读了大量的图画书。从大学时代开始至今,创作及翻译了《玩具城里的故事》、“快乐的兔子一家”系列、“好奇的乔治”系列、“小兔彼得”系列、“弗朗西丝”系列、《隧道》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