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艺戏院结业,我当然会想起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旧电影,一上画就是六七个月。只有影艺这么小型的电影院才做得到这种古怪的安排。
岩井俊二的《情书》,感动过一整代年轻人;但是当它去年趁着十周年重新放映,却听说已经有些更年轻的新观众看不懂了。看不懂?他们看不懂什么?又想看懂什么呢?
难道是渡边博子在高山雪地上放声大喊的那一幕吗?当年很多人就是在那场戏撑不下去,哭红了眼。它是如此煽情:一片冰天雪地,美丽温柔的女主角对着远方的峻岭,她的未婚夫藤井树魂断之处,一遍又一遍地喊道:“你好吗?我很好!”你好吗?我很好。既然如此,再见吧,我要忘却和你的过去了;我很好,而且我要更好地活下去。
假如有相隔十年依然能叫人心痛的电影场面,这就是了。再年轻十年也不会看不懂的。
我猜想,而且担心,年青一代真正看不懂的其实正是电影的主题,情书。情书为什么要用信纸书写,又要请邮差传递呢?这可是连鬼都会发电邮的年代呀。
在大家用手机就能传情说爱的世代里,寄信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来解释,它是这样子的。你先拿出一张纸,再用笔写上一句“你好吗?我很好”,然后折进信封,贴上邮票,第二天早上把它投进邮筒。接下来的几天甚至几周,你思量对方是否已经收到你的信?他有什么反应?他回信了吗?他会回信吗?有时候,你会后悔之前的信太短,言不及义,于是隔天又补上一封信;又有些时候,你等得太久,所以痛省自己的愚蠢,为什么还要寄信给他呢?
不懂,是因为十年以前,那还是个恋爱需要时间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