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们讲了普通话吟诵的第一条规则:依字行腔。这是为了让大家把诗先“唱”起来,这是吟诵的第一步。
下一步是要把吟诵在一首诗里分上、中、下三个调,这样吟诵会产生层次感。
然后,再细一步,每一句都分上、中、下三个调。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某个字放在最高位,把其他字与这字在音高上拉开,拉成至少三个调。这样整首诗的旋律会丰富起来。
第二条规则:入短韵长。
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后来,入声字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叫“入派三声”。
为什么强调入声字呢?因为诗人要靠入声字调节诗的节奏,使整首诗的旋律和节奏更加丰富。
入声字吟诵时要短促、有力。方法有两种:一、迅速顿住;二、顿住后再拖音。
入声字怎么找?南方的老师,你们地方语言中读的非常短的字,一般是入声字。而北方的老师们,可以查资料,日积月累,丰富自己的“入声字库”。
韵。每首诗都有一个韵。韵字要拖长,要拖出韵味。把韵字吟好,才能更好的体现一首诗的意境。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江 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