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成都的四月,坊间夜市又传来了熟悉的吆喝声,夹杂着街角小酒馆的音乐,别有一番风味。我喜欢这样的成都,在其他城市都入眠以后,成都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成都人喜辣,顿顿都离不开辣,但成都的辣又有别于湖南的那种死辣,是一种你吃在口中会感觉到很香甚是回味的辣。吃不惯辣的人,也会很轻易就接受并爱上成都的辣。
在寂静地的深夜,走在成都的街头,随处可见光着膀子的大叔,穿着正装的年轻人,还有踩着高跟的美女,挤在一家小小的店铺里,一边热火朝天的聊着,一边吃着老成都的地道美食。
老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成都人性格上分外的豪爽,对人对物都是特别的热情。论语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成都人对待远道而来的朋友,总是将自己家里的美食统统端上桌,聊表喜欢。
儿时最期待的就是有远道而来的亲戚,在家留宿。阿娘总是会做她那道拿手的回锅肉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每次回锅肉一上桌,我都是第一个下筷子的人。
小时候贪吃,总害怕大人和我争抢,所以,回锅肉一上桌就一骨碌地用筷子夹起,吞进嘴里。每次都被烫着龇牙咧嘴的,却也不会长记性,下次还是这样。
回锅肉入口,味蕾传来一点点微辣的滋味,慢慢地咀嚼,入胃,整个胃仿佛都被温暖了。吃完之后认真回味,嘴里还会剩有丝丝的甜味,沁人心脾。
家里的亲戚好奇,向来只吃瘦肉的我,居然会喜欢上回锅肉这道一半以上都是肥肉的菜。纷纷都将筷子伸向阿娘那道回锅肉,吃后都赞不绝口。
而一向豪爽的阿娘,却在得到亲戚的称赞后,红了脸颊。在一片蛙叫声和蝉鸣中,露出了少有的腼腆的笑,分外惹人惊喜。
这是我记忆中的成都的夏天夜晚,藏在一片片肥而不腻的回锅肉里,满满都是幸福的滋味。长大后,阿娘很少在为我做过这道菜了,偶尔在四下无人的夜晚,想起这道菜,我也会忍不住的吞口水。
后来远在异乡嘴馋,想吃这道菜,就去附近的餐馆点一盘回锅肉,吃在嘴里,却不是熟悉的那个味道。一道菜,明明做法都一样,不同的厨师,带给不同人的滋味,却好像是尝尽了世间百态。
02
我已经忘记有多久没有吃过那道熟悉的回锅肉了,也已经忘记是多久开始,它遗失在我漫漫地岁月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一碗碗乳白的鱼汤。
初中毕业以后,我升入了临近的高中,每天除了成堆的作业,还有上不完的课,甚是幸苦。阿娘担心从小身子就羸弱的我,更是营养跟不上。
每天早起都去菜市场那家卖鱼店,给我买最新鲜的鱼,回到家洗净内脏,放在冰箱的隔层上,等着夜晚吃了晚饭七八点的样子,拿出清理好的鱼,为我炖汤。
顿一锅好喝的鱼汤是门技巧,要先将洗好的鱼,用油稍煎,煎至变色。在向锅里放水,用大火煮开,转至小火,炖至乳白色,关火。
这道汤考验的不仅仅是掌厨人的手艺,更多的是耐性。在我高三那年,阿娘常常为我烹饪这道汤,将她对我的爱一点点融进一碗小小的鱼汤里。
每次上完晚自习回到家中,看见一碗乳白色的鱼汤,和灯光下阿娘孤独的背影,我都会撅着嘴巴问,为什么又是鱼汤。
阿娘这时候总会宠溺的看着我说,鱼汤补身子,不喜欢吃鱼没关系,汤你一定要喝完,营养都在烫里。快去洗手,鱼汤冷了就不好喝了。
在我的印象里,一提到成都的菜,大家都只能想到的是辣。可,成都除了辣,其实街角巷尾还隐藏着很多不辣,但很让人心动地菜品。
这道鱼汤便是我在幸苦劳累了一天之后,回到家中得到犒劳的之后的嘉奖。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股味道,鱼汤入口,甚是鲜美。
喝完之后,不忘摸摸自己圆滚滚的肚子,将嘴角的鱼汤舔干净。每次阿娘看着我这个模样,都笑嘻嘻地和阿爹说,我就像只偷吃了小鱼的小猫怕被主人发现。
可是,现在我却远走他乡求学,将阿娘为我做的回锅肉和炖的鱼汤,留在了故土。即使,现在巡遍成都的大街小巷,也再也找不到儿时的那种味道。
03
前段日子阿爹给我打电话说,我走了,阿娘老了总是健忘,一道菜不是少油就是缺盐,时常还要阿爹在耳边提醒,她才忆起某道菜的做法。
即使这样,可她却还是记得我最爱的那几道菜的做法,还记得我最爱的颜色,和最爱的小动作。关于我,终然回不到那个年代,却还是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里。
我想这就是世人之所以称赞母爱之伟大的缘故,她可能会在某一天老了,忘记了你的容貌,却还是记得你最爱的那几道菜,心心念念等着你回家,为你准备一道可口的饭菜。
只是岁月不饶人,那些逝去的味道和回忆,终极还是回不去了。再美好的味道,我们都不能长久地保存,只有那些逝去的才格外令人动容和倍感珍惜。
所以,如果你有幸在成都夜晚的街头走一走,看见了那个叫家的小店,麻烦帮我推开门,告诉那个孤独的背影,别等了,鱼汤冷了就不好喝了。
文/周乐乐不是乐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