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信,30岁还是会遇到和20岁一样的问题

别不信,30岁还是会遇到和20岁一样的问题

2017-11-07    07'59''

主播: 二月的大饼

18 0

介绍:
1   昨天跟一位老友下午茶,聊天的主题只有一个——“那些30岁+特有的迷茫”。   这位老友,才华横溢、事业有成,在社会上也颇有知名度。就连他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时而海内外旅行,时而小剧场票戏,端的是个能力全面、爱好广泛的“斜杠青年”。     就是这么令人艳羡的一个人,也会有迷茫。他问我:感觉能做的事情很多,又不知如何取舍,该怎么办?     这是不少30多岁人都有的一类迷茫。会发出这样追问的人共性很明显:受过良好教育,大多已经组建家庭,在自己的公司或单位处于中流砥柱的位置,面临的机会和选择非常之多,如果想“忙”起来,日程表可以排得非常非常满。   这不禁让我想起经常收到的那些大学生们的疑问,他们通常是这么说的:“我今年(或者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做什么好,好迷茫啊!”     很有趣——同样是问着“好迷茫”,20岁的人是选择太少而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30岁的人则是选择太多而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20岁的人觉得自己什么都感兴趣,却担心能力不胜任其中任何一件事;30岁的人觉得自己什么都能胜任,精力和时间却不允许自己同时多线程操作太多事情了。     对于这两类迷茫,我的建议是:20岁时要广结善缘,给自己“做加法”;30岁时要打法犀利,给自己“做减法”。 2   我20岁时,也是“广撒网”的年代。同样有过迷茫,比如说自问写作能力还不错,却不知可以“不错”到何种程度?是稿件能在校园广播台被选用的“不错”,还是能在杂志上被刊载的“不错”?与其自己闭门苦想,不如大方“走出去”,让社会和市场去检验你的能力。   那时候恰好有出版社找我约稿,于是爽快答应,管它什么版税印数。出一本书能赚多少钱不是关键,关键是检验自己写作能力的受认可程度。于是就这样,大学期间陆陆续续竟也出了两本书。     我的口才也还不错,电台、电视台需要评论员和嘉宾、栏目需要主持人,直播的、录播的、有搭档的、没搭档的、带观众的、不带观众的,找过来的邀约,但凡话题合适、档期OK,我都一口应下。于是在20岁到30岁这10年,倒上了许许多多的广电节目。一路走来,点滴积累,都是收获。     我有一个观点:20多岁,本该是最缺钱的年纪,可是做什么事不能只以钱为衡量标准。对方给你的报酬可能并不丰厚,没有关系,先把活干好,实力说话,作品说话。我管这叫“广结善缘”,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你所做过的事情,对方都会看在眼里。即使一时之间不能以物质报酬回馈给你,可早晚有一天你攒的人品是可以提现的。   当年我参加一档节目的录制,那家电视台的规矩是录节目当天不给劳务,要登记你的身份证号和地址信息,之后再汇款结算,这个周期往往很长。过了很久,那个节目对接我的编导说:“不好意思,我们频道改版,栏目组撤销,财务做账都结束了,这个钱给不了你了。”   我也不开心,但是想想,那个编导也不是有意要坑我的,我也就没再计较了。过了两个月,有个大型企业搞晚会,需要一位主持人,企业负责人找那位编导推荐人选,编导推荐了我。我顺利主持完了当年的活动,直到现在,那个企业一年一度的活动都持续找我。   于是,我知道了,20多岁时,干好自己的份内事,不断地努力和完善自我,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生活就会穿越迷茫,越来越好。 3   可是,30岁的人就不一样了——时至今日,你可能拥有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和人脉,你会觉得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这里插一脚,那里玩一票,看似跨界行动,其实做的事情往往七零八碎,流于“一锤子买卖”。   这样做的坏处就是,你所做的一切动作都无法完成一个“生态布局”,无法对个人IP的沉淀起到累加的作用。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一锤子买卖”可能都为你赚到了一笔钱,却没有完成个人品牌的打造,以及能力的布局连结。     比如说你是个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的人,于是你今天去谈谈社会新闻,明天去讲讲历史掌故,后天又去说说育儿经验,大后天讲讲生活美学……最后,你的标签是什么呢?最多是“一个很能说的人”。   可是,如果你专注说一件事、一个领域,根据“一万小时定律”,用不了一万小时,你可能就已经成为了那个领域的专家,至少是半个专家。     这个年代讲究势能,可一鼓作气才叫势能,集中发力才叫势能,目的明确才叫势能,一剑封喉才叫势能。   于是,我给了那位朋友一个建议:你擅演讲、擅评论、擅写作,说到底都是生产内容,那何不做一个专注的内容生产者?当然,生产什么领域的内容,则可以仔细推敲、谨慎选择。一经确定,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所有动作都围绕这个选择生发,久而久之,形成鲜明的个人标签。     30岁,我们往往没那么缺钱,我反而建议做事前思量思量“钱”:我做这件事的性价比如何?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提高我个人或者我的产品估值?说白了,就是需要权衡和决断,要敢于做减法、舍得做减法。     学会了在20岁的时候做加法,在30岁的时候做减法,也许生活中的迷茫就不会那么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