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           文/吕艳

一封家书 文/吕艳

2017-09-16    11'19''

主播: 💘莫非

470 0

介绍:
亲爱的父亲: 您好! 母亲节已过,父亲节即将来临,这是个让我逃避又期盼的节日。那天,有关父亲节的文字和祝福会遍及所有媒体,我却不敢去看,我没有勇气去看,因为我怕泪水又会模糊我的视线。这个节日,对别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而对于我却是又一次触及心灵的伤痛!我该如何表达这份情感?该给谁说呢?只有、只有用文字来寄托我对您深深的思念,来化解我痛彻心扉的思亲之殇。 父亲啊!20年了,您和我们母女阴阳相隔已经20年了。在这20年里,周围发生的变化您是想象不到的。 您走后,家里家外大小事务全靠在外工作的伯父和叔父帮衬照顾,我和弟弟才得以继续上学。地里农活几乎是母亲和奶奶在劳作,到农忙时节,已出嫁的两个姐姐和姐夫们都会全力以赴帮忙到底。伯父和叔父对我们姐弟疼爱有加、视同己出,我和弟弟的上学、工作、婚嫁全靠他们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操办。转眼间,弟弟已是一对聪明可爱儿女的父亲,在西安已安家立业,站在自家二十几层高楼的阳台上就能看见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全貌。他常常说,要是公园里晨练和唱秦腔的老人里有您,那该有多好呀!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大姐的女儿已是单位的会计经理,才貌俱佳,被选为单位形象代言人,在县城中心的大屏幕滚动播放。儿子现已上大二,学习自觉性强,正准备考研。大姐因年龄因素,去年从她单位审计部经理位置退二线工作,但她的工作热情仍然不变,依然如初。二姐在西安陪儿子上学,转让了她在老家经营良好的百货门市部,儿子正上大一,他写的几篇文章得到县城蔷薇诗社和县文联几位老前辈的夸赞。二姐也在西安干了一份工作,她非常满意,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女儿已大学毕业,现在县上一家银行上班,去年在本系统组办的专题演讲中获得三等奖。如今,我在咸阳工作,已为人母十多年了,女儿正上初三,家庭幸福和睦。 父亲啊!您走后,母亲和奶奶,咱们家这两位坚强而伟大的女性在痛苦中挣扎着、相互宽慰着,经营着家里的小商店,种植着苹果园、小麦、养着家禽。每当想起母亲背上的喷雾器高过她的头顶,被药水湿透的蓝大褂紧贴在她瘦小的身上,每当我想起伏在苹果树下拔草的奶奶,被树枝挂乱了她满头的银发时,我的眼睛又噙满泪水。这个家,就是她们付出这样的代价才为我们撑起一片天。 您走八年后,奶奶也含笑随您而去。临终前,她老人家把自己怀里揣热了的八百元积蓄全部给了您的宝贝儿子,她最疼爱的孙儿,大家为之感动不已。弟弟却将这八百元全部上交给母亲保管!至今,这笔特殊的存款仍存放在老家的信用社。从此之后,姐姐在省城买了房子,带妈妈走出了老屋,所以,我们就把老屋交给一把铁锁来看守。母亲定居在西安后,她们和姑姑租房离得很近,每天和姑姑结伴去晨练听戏,晚年生活还算闲适舒心。 您走后,村子变化也很大。您当年发动乡亲们修的进村路,叔父又在省政府和水利厅多处求人周旋,并争取到资金,新修并拓宽了村通乡、乡通县的柏油路面,使咱们村卡式水表最先进村入户。您当年和伯父、叔父操心建造的小学,校舍依旧,墙面刷新,标语鲜亮。当年在校园栽培的松柏现在苍翠茂盛,白杨笔直挺拔,杏花含苞欲放!村委会也搬进二层小洋楼,墙壁上有伯父亲笔书画的《邓小平在旬邑》、《孔子儒家学派》、《明朝尚书吕震》等等。当年您和叔父联系的农业专家,通过技术帮扶使乡亲们走向小康路,现在他们也盖起了小洋楼。 对了,退休后的伯父呕心沥血、遍访千家万户、调查研究,为旬邑县谱写的清塬镇志,并于2014年圆满完成,得到县志办最高的赞誉。他所著的《十年苦战》已被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作为建所50周年文献资料收藏。 伯父和叔父带领吕家族人,撰写了《清源镇吕家余庆堂家谱》一书。家谱续写完成后,于去年中秋节印制、分发。并梳理了清源吕家一脉相承的处事原则和精神,家训归纳为:勤、俭、健、孝、敬、诚、智、和、毅、正。家风主要是:崇孝、重教、奉公、严谨、谦逊、廉洁。并制作了家训、家风牌,发到每个小家庭代表手中,以勉励后代。 伯父和叔父又发动县上各界有识之士,成立了豳风教育基金会,二老几乎捐出了他们所有的积蓄。和自己最满意的字画、书刊作品,感染并带动了周围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旬邑教育事业尽了绵薄之力。作为吕家族人我们也义不容辞,这也是吕家族人世世代代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精神的传承。 您走了,您走了整整20年了,天妒英才,它带走了您的人,却把您憨厚仁慈、默默奉献的精神永远留给了您的亲人和朋友,大家对您无不思念!为了缅怀您,只能以文字寄托对您的思念,每个亲人的字里行间里都充满了对您的感恩和赞念,伯父和叔父协助我们将亲朋好友对您怀念的文字整理,于年前成功印刷了《对一位普通农民的赞礼与追思》。 20年了,我要向您说的话太多太多,似乎、似乎笔墨和纸张用完也无法写完我们父女阴阳相隔的语言,只能期待我们父女又一次地在梦中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