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布衣江南》 咕噜 江南的韵味,不是用绚灿的文字,而是慵懒的春雨落在浓墨里,稀释后晕散出来的。江南古镇的生命是水做的,于是便有了旖旎而秀美的湖光、宁静而淳厚的水色,便有了灰蒙蒙的老房子,灰扑扑的老屋檐,灰漆漆的老墙根…… 苍幽清丽的琵琶曲从烟雨氤氲的古巷里回旋萦绕,唤醒了童年历历的往事,勾起了游子淡淡的乡愁。想置身其中,那就撑把油纸伞吧,免得恹恹的春雨不经意间淋湿了你善感的心。 临水而筑的老房子,传承着江南人家生活的轨迹。古朴雅致的砖木结构空间,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的喜怒哀乐,铭记着一次又一次的悲欢离合。 沿着幽曲的青石板,漫步街巷。抬头,便可见斑驳的老房子,灰墙与黛瓦映衬得相得益彰,在天际画出起伏变化的轮廓线。其实江南的瓦也是灰色的,比之墙,是一种渐进的灰,又比灰深刻。也有人受不了这破败的灰色,把墙涂成雪白,衬得瓦硬往黑里靠,我不喜欢,总觉得太多的脂粉白饰掩了浑然天成的平民布衣的味道。 屋檐是老房子的头颅,脊檐高高耸立,任凭风云变幻,它始终保持沉默,反倒是多情的雨滴耐不住寂寞,悄悄从檐下溜出,溅落在青石板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留下了岁月的足迹。在凹下的水洼里重重一踩,便会溅起落珠无数,带着笑声四散纷飞。这是童年故事的保留节目,就算弄湿了鞋袜仍乐此不疲。 多久没这兴致了呢?穿着高跟鞋,踩着都市的柏油路,总是会矜持地绕开,殊不知,这一绕,绕过了多少的情趣啊! 尤喜欢屋檐顶黛瓦间的那个天窗,一轮轮的青瓦依次排列,四四方方间镶嵌一块玻璃,对于儿时的我那就是一片天了,拥着月亮,数着星星,编织着一个又一个天真的梦想。落雨时节,嬉听春雨弄瓦的喧哗,激起心中无边的遐思。江南人的诗意,也许从天窗就可见一斑了。 靠水而居,是一种胆略。很佩服前人,把信任交给了水,把道路交给了水,出入全凭舟楫,几声悠悠的欸乃,就抵达了家门口,回家的路如此浪漫而抒情,正是一种福气哩! 想当年奶奶嫁给爷爷,就是这么摇啊摇,摇啊摇,沿着延绵的水道荡来了这缠绵的梦里水乡。我想,红盖头下的奶奶,一定是极度的动人…… 江南人家尽枕河。“水弄堂”是江南特有的风情,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周边河浜纵横,延绵而悠长。每个清早,主妇们、姑娘们就会打开柴门,迈着轻盈的步子,沿着由门口延伸至河塘的金山石台阶来到河滩头洗衣、洗菜、淘米,却不知,无意里养肥了河里的鱼虾,鱼虾们也清洁了河水。人与自然就在这样的和谐氛围里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历史烟云桥上过,仪态万千的古桥风韵,无不显示它独特的文化底蕴。江南河道纵横,街道濒河临水,小桥流水人家,比比皆是。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一切都是很平常的。石桥在江南已不再是交通工具那么简单,它早已成为演绎情调的好去处,诠释美的标志了。“春城三百七十桥,夹岸朱楼隔柳条。”这是一种何等壮观的写照。 如果轻摇小舟,行在幽曲深邃的水带,穿于斑驳古苍的桥洞,又是如何一种情趣呢?两岸老屋,垂柳,桃花,修竹,蓝天,白云……都倒影在澄碧的河中,恰似天成的云锦。随着每一打浆,并着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眼中的云锦随即皱蹙,凌乱,而且诸物皆摇动、扩大,相互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物于原形,边缘发出水银色焰,喜欢之极。 徒步在祖辈们住过的旧宅里,抚摸斑驳的老墙头,倘佯在历经沧桑的石桥上,感受旧时的清风明月,任由思绪在烟雨中漂浮,情怀在清波间浪漫。 “微波铍绿回轻风,溪流直与南湖通。人家两岸几兴废,鸥影萧萧烟雨中”。有时我会想,现时的江南还是旧时的江南水乡吗?先人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在我们手里究竟还能保留多少?也许不用我去考证,江南之于我,只能是化作魂牵梦萦的缕缕情思,随着这老屋、这小桥,这流水、这一色的灰飘进遥远的历史记忆深处,徘徊在吴风越雨的旧梦里…… (雨一直在落着,天空一直灰暗着,思维一下飞到了烟雨江南的画面里。今日,无意翻起了几年前的旧作,如此,听着音乐,读着文字,摆弄着文艺的情怀,放空纷烦总总,最适合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