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活中80%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带来的。”
深以为然。
与人打交道,是这辈子最寻常的事,但也是最烦恼的事。
年轻时,总觉得人和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在于热情,可以不拘束,没有任何顾虑。
可经历越多,越明白相处轻松、交往真诚的前提,是彼此心中有衡量,相互之间有分寸。
比起“交浅言深”的过于温暖,“熟而逾矩”的过度热情,“生性凉薄”的人反而更值得深交。
自先凉薄,而后爱人。
这样的人,往往不是冷漠,而是成熟。
1
对他人,要温暖,更要冷淡
蔡康永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不认为过于温暖,是跟别人维持良好关系的最佳方法,如果被温暖两个字绑住,就更吃力。我劝你做一个冷淡的人,学会冷漠,你才能成全温暖。”
确实如此。
正所谓“斗米恩,升米仇”,一个人的温暖毕竟有限度,若一味付出与忍让,最终只会换来对方的纠缠与计较。
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里,女主深海晶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好人”。
她为了维护与同事的关系,每天都帮同事们打印文件、整理资料,甚至连冲泡咖啡、外出带饭的工作也一并承担。
然而,她对同事的温暖,并没有换来认同与尊重,反而是更多无礼的压榨,就这样,她越来越委屈,越来越疲惫。
毕淑敏说:
“拒绝本身就是一种权力,你那么好说话,又有谁会体谅你?”
生活从来就不容易,很多时候,你的温暖,只会换来对方的得寸进尺。
人要温暖,但心要冷淡,该翻脸时要翻脸,该拒绝时要拒绝,唯有这样,他人才会明白你的底线与选择。
人生在世,太过热情便不被珍惜,太过温暖便得不到尊重。
君子之交,应淡如水,有分寸的关系,才能持久而舒服。
2
对家人,要咫尺,更要天涯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和家人一起时间越久,彼此的矛盾就越多?”
有一个回答这么说:
“因为总有一方,希望可以说服另一方。”
以“爱”的名义,行“控制”之事,这样的感情往往会适得其反。
太多的人,总以为亲密无间就是“爱”,可事实上,家人之间的相处,也需要凉薄一些。
这份凉薄不是要淡薄情感,也不是让彼此冷酷无情,而是明确相互的边界,认同各自的选择。
我不去左右你的想法,你也不要来干涉我的生活;我不去同化你的世界,你也不要来影响我的未来。
这世界没有谁可以照顾谁一辈子,每个人都要自我独立,这是生存的法则,也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规则。
有人说,父母跟子女最佳的距离是“一碗汤的距离”,彼此的温度要喝起来刚刚好,这样便不会因为太烫而生了畏惧,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凉了心意。
没有谁是真的铁石心肠,但如果“狠”一点,也许便会少一些痛苦与无奈。
《菜根谭》说: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薄凉,从不是不爱,而是懂得适时去爱,在恰当的时间里,彼此成全。
3
对爱人,要拥抱,更要放手
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的疑惑:明明一份美好的感情,可走着走着就散了;明明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
其实,一段亲密关系的维系,从不在于危难时的呵护,而在于平静时的空间。
两个人相爱,并不意味着两个人能互相融合,彼此既要有共同区域,又有各自的边界。
而“生性薄凉”的人,更懂得这其中的距离感,他们看似对感情不太上心,可实际上,却把深情用在了该用的地方。
正如作家苏芩曾说过:
“真正的疏远,总爱穿着热情的衣服;真正的热情,却有着一身疏远的行头。”
爱情不仅要学会拥抱,也要懂得放手,唯有双方都享有理解和自由,感情才能继续下去,若边界重合,不分彼此,看似再密切的关系,也会暗生隐患。
真正幸福的婚姻,都是“各过各的”。
一份感情中,总是要先学会爱自己,才会去爱别人,唯有这样,才真正把最真的爱意,给予自己最在乎的人。
4
人们常说:“热闹的人生易散场,慢热的关系最长情。”
人与人相处,就应该彼此凉薄一些,不亏欠别人,也不要别人的亏欠。
一个人若对谁都很好,对谁都热情似火,那这份感情往往透着做作,显得虚假。
相反,若一段关系,各自为安,两不相欠,虽看似凉薄,却最自在持久。
阿德勒说:“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
人活一世,应该是为了做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
所以,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也不必执着他人的评判,更不必强求他人的认可,做一个冷淡的人,才是对人生最好的交代。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
愿你我带着凉薄的底气,过着温暖的余生,彼此珍惜,安暖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