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孤独的美食家,把每次就餐当做一场大冒险

不孤独的美食家,把每次就餐当做一场大冒险

2015-09-26    09'14''

主播: 读书有疑

2173 84

介绍:
文/李小丢      据说做饭的人最讨厌的事情不是油烟,也不是饭后谁洗碗的问题,而是自己做好了饭还要去催人来吃的那种心情——多半这些大爷们还是怎么催都不着急的。在没有自己做饭以前,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我老妈在过去的十几年时光中,隔三差五地因为我没有第一时间坐在饭桌前就暴走的状态。我总是想至于么,啊啦啊啦,一定是更年期的症状啊,一定是的。      成了家开始做饭之后,我才发现,做好一顿饭的成就感会瞬间被需要催才会来吃饭的那些人给挫败,炸毛不过是用来掩饰自己“绝望主妇”的心态而已。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因为在家吃饭,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惊喜出现的。吃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对于饭桌上会出现什么菜,口味如何,早已是烂熟于心,对这顿饭并没有太多的期待,所以并不急于完成这一满足生理需要的过程。家庭饭桌不过是每个人单调重复的日常生活最明显的缩影,即使偶尔出现自由选择的时刻,例如“明天你想吃鱼还是吃肉?”之类的,大家也会兴致缺缺地用“随便”来打发掉,再怎么选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仔细回忆一下,上大学以前基本没有过“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自由,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家三口围坐在饭桌前吃饭,偶尔下馆子自己也是老老实实等着菜上桌的主儿。“想点菜?等你长大了再说吧!”要问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年人了,大概就是上大学之后一个人去饭店点想吃的东西的那一刻吧。从此我爱上了这种感觉不能自拔,我可以既点水煮鱼,又点酸菜鱼;我可以吃完一碗担担面之后毫无负担地吃一碗燃面;红豆双皮奶和原味双皮奶两个都喜欢?没关系,一样来一份好了。一个人吃饭,不用考虑别人的需要,更不用担心自己的形象,唯一需要照顾好的就是自己蠢蠢欲动的食欲。没有什么比随心所欲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更能感觉到命运是在自己的掌控中了。      要我说,想要培养什么独立思考、判断是非、感受生活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一个人吃东西,这绝对是每个人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所以如果说我从《深夜食堂》中还能看到热闹喧哗之下隐藏的孤独的话,《孤独的美食家》在我看来则是每个热爱自由的吃货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根据漫画改编而成的日剧《孤独的美食家》每每开场,都会有男中音在片头有理有据地诵读道:“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谁也不打扰,毫不费神地吃东西的这种孤高行为,这种行为才是平等地赋予现代人的最高治愈。”说得多好啊,“孤独”地享受吃的乐趣,才是对食物最大的尊重,才有可能专注地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吃”本身上来,而不必考虑饭桌上承载的人际交往的社会属性。      杂货商井之头五郎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独自开车到处去送货,所以常常需要在陌生的地方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若在常人看来,这样的工作不啻为一件苦差事,工作时间、地点不定不说,还需要承担一个人奔波的孤寂。不过这世界上的事物就是这样的,客观地看不存在绝对的好事或者坏事,只是看面对的人如何看待而已。就像你不可能既享受到脱离世俗、无拘无束的生活,又安然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不动弹。人总是要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别人眼中那个孤独的美食家五郎先生,却是将自己每一次迈入陌生小店点餐的经历,当做是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冒险呢。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一个人的时候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总是特别强烈,就像)的符号一样,张开自己的边界感受着这个世界的脉搏。但凡身边多一个人,身外的世界就仿佛消失了,两个()符号迅速合拢成为一个○,把周边发生的一切都挡在了圆圈之外。所以只要一家人出去旅行或者吃饭,无论去到什么陌生的地方,总感觉还是在自己家一样,因为我们的小圈子把新世界都隔绝在外了。而五郎先生就完全不用有这样的顾虑,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吃饭,五感都被无限放大,踌躇点什么菜的情绪仿佛决定终身大事一样的慎重,等待上菜时忐忑不安的心情则跟等在产房门外的未来父亲一样,一举一动都能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开启未知的味觉之旅。      《孤独的美食家》的一大卖点是漫画中每一话中描述的平凡小店都是真实存在的,去日本旅行的游客完全可以按图索骥去品尝五郎点过的菜肴。不过无论对五郎还是对读者而言,比起吃了什么东西,更重要的是就餐时的心情。因为是一个人,所以总是格外敏感,会很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我们和五郎一样,时而化身记者,观察在这里吃饭的人的习惯和别处有什么不同;时而又扮演起大侦探福尔摩斯,推测左手边那一男一女究竟是什么关系;时而又变成小说家,为看到的有意思的人或者事编造一个想象力十足的故事,有这些趣事佐餐,再平凡的食物日后回忆起来都带着独一无二的味道。    看到不同的人对待食物不同的态度,从中折射出的人性百态,会促使我们回首往事,思考自己存活于世间的意义和价值。就像五郎住院时,聆听病友独自奋力咀嚼食物的声音,才领悟到,“所谓活着,就是把食物吞入体内啊”;如果不是在吃汉堡包套餐时目睹主厨对帮厨的呵斥,一向沉稳的五郎也不会愤怒地说出:“吃东西的时候应该不被任何人打扰才对,必须有自由的、被救赎的感觉才行!单独的、安静的、丰富的……”正是这些人所共通的感受使得我们和生活在陌生国度的五郎产生了共鸣,与其说这种共鸣是建立在美食上的,不如说是建立在人性之上的。      五郎孤身一人的美食之旅是如此寂寞,却又如此自由,真是,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套子里的人不由得心生羡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