剜豆茬
——朱明瑞
每每忆及少年时代在秋季下地剜豆茬的事,总有满满的情趣涌上心头。虽然将近六十个年头过去了,但那一望无际的落满豆叶的田地,那一棵棵裸露在地面上大概三四寸左右高的豆茬,那背上的柴捆,那弓着腰、耷拉着脑袋在路上行走的小小瘦瘦的身影,那流汗的小脸蛋,至今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虽然是城里长大的姑娘,但却干着农村孩子干的活,因为生活在六十年代,又逢三年自然灾害,烧火的柴奇缺,为了填补烧地锅、拉风箱缺柴的困难,我和同院的小伙伴常去郊外的地里捡柴火。更盼望着秋收季节的到来,因为割完豆子留在地里的豆茬是烧锅最好的柴火,火硬耐烧,所以我们总抢在种小麦之前的一段时光去剜豆茬。
剜豆茬的日子虽然是艰苦的,但却是快乐的。每天早晨,我和同院的长我一岁的玲姐姐早早吃过饭就出发了,我们挎着柳条篮子,篮子里除了装着铲子、绳子外还装着我们的“午餐”—两块饼子或两块地瓜,一瓶子水。我们像出笼的小鸟,蹦蹦跳跳地走在去郊外的路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们,两个扎着红头绳的小辫儿高高地翘着,格外引人注目。八九里的路程转眼就到了。我们两个黄毛丫头像两只灵巧的猴子麻利地爬上耸立在豆地旁的那个高高的土堌堆,因为它是属于我们的“阵地”。我们把绳子、吃的和一瓶水放在上面,然后又像坐滑梯一样滑下去,来到那一块块的豆地。收割后的豆地里留下的是一层薄薄的发黑或发黄的豆叶。偶尔还能捡到落下的豆棵和豆角、豆粒,拿回家捡干净晒干后母亲常给我们煮黄豆吃,虽然只放上一点盐,但在那个生活贫困,物资匮乏的年代,吃上煮黄豆真赛得过现在的山珍海味,直到现在回味起来,都感到是那么的香甜。我们的运气可真好!前两天刚下过一场透雨,土地松松的、软软的,不用铲子刨,只要用手一拔,一棵棵带有根须的豆茬就离开地面,略带泥土的芳香,放在鼻子上嗅嗅,好特殊的味道!每拔出一根,就甩甩根须上的泥土,一棵棵放在篮子里,还要深情地看上一眼,就像拔出的是一根根金条,脸上自然流露出一丝自豪,一丝欣慰。我们的速度快着呢,半个小时就可以拔到满满一篮子,于是我们爬上高高的土堌堆把豆茬倒在地上,幼稚的我们总以为高坡离太阳近一些,豆茬干得快,走的时候背上的柴捆可以轻巧些。如果赶上旱天,我们可就倒霉了,土地硬邦邦的,有时几铲子下去才可以刨出一根豆茬,常常扎破我们的一双小手,流出殷红的血。这时我和玲姐相互给对方的手缠上装在兜里的布条,稍稍喘一口气继续干。我们哪舍得休息?因为剜豆茬的人多了去了,一块地里的豆茬转眼就被扫荡一空了。
秋天的天气仍是燥热的,火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照耀着挥汗如雨的我们。实在累了、饿了,我们就歇工,干脆爬上高高的土堌堆,凉水就着凉地瓜、硬饼子,一顿海吃填饱肚子后。我们就仰面朝天躺下休息,用一块小小的手帕盖住我们的小脸,瞬间就进入了梦乡......梦见灶膛里燃烧着豆茬熊熊的火焰,梦见冬天的被窝里烘着的一盆旺旺的豆茬烧过的火炭,让我的一双冰凉的小脚热乎乎的,梦见我们家窗户下那堆柴火又高了一截,我竟“咯咯”地笑了,笑得像太阳一样灿烂,心中的那个甜,真得如蜜糖一般。!从梦中笑醒后,我们又滑下高高的土堌堆,浑身充满力量,继续着我们剜豆茬的劳动。
太阳终于收起了它的万丈光芒,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悄无声息地走下山岗。我们完成了自己订的指标也要收工了。我们又爬上了高高的土堌堆,开始整理我们的劳动成果,把晒得半干的豆茬按长短分类,然后用绳子捆成一大捆,扎紧,扎结实。我和玲姐姐相互帮忙把柴捆放在各自的背上,把剩下的一些短的,还有豆粒,豆角放在篮子里,挎在胳膊上又一次滑下高高的土堌堆,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时再看看我们两个小姑娘走在路上的姿势吧,不免有点让人心疼,让人可怜。与早晨上路时形成鲜明的对比,大约二十多斤重的柴捆压在背上,我们不再高昂着头,两个高高翘起的羊角辫散了,黑黑亮亮的头发上沾满了碎碎的豆叶和小草棒,沾在额前刘海上一绺一绺的,漂亮的小脸蛋上挂满了串串汗道,像两只丑小鸭,弓着腰,喘着粗气步履艰难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走过的路上留下一串串小小的脚窝窝。直到秋收过去,那周围一块块豆地里的豆茬被我们剜得干干净净,直到我们家的豆茬柴垛变高变大,有了烧火的柴,有了冬天被窝里暖脚的火,有了母亲脸上不再为缺柴烧而露出的微笑。
哦!剜豆茬,留给我少年时代多少汗水和欢笑,感谢那个年代给了我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肩膀,还有那一双勤劳的手和一颗感恩的心,我依旧怀念那段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