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镂空彩绘“渔家乐”图折扇

象牙镂空彩绘“渔家乐”图折扇

2020-07-28    04'49''

主播: 古祠留芳

226 1

介绍:
16世纪,中国折扇传入欧洲,深受追捧。为了满足欧洲的市场需求,中国以广州为中心,制造了数量惊人、引人瞩目的外销扇。 外销扇材质多样,从清代康熙、雍正及乾隆中期以前的象牙扇,乾隆中期开始用玳瑁、黑漆描金、银、贝壳作扇面或扇骨,发展到嘉庆以后出现了纸质扇面、丝质扇面、檀香木扇面等,反映了当时市场流行的品位和潮流变化。它们吹起一缕缕清风,借着一条条贸易航路吹向欧美;清风吹拂之下,是波澜起伏的中西文化汇流。 我们推出馆藏外销扇精品,以期让观众感受这股扇艺风尚及其多姿多彩的变化轨迹。 从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末年,从中国出口的折扇以象牙材质为主。当时广州制作的象牙折扇利用密而宽的扇骨相叠而形成扇面,欧洲人称为卜瑞斯扇(Brise Fans)。 早期象牙折扇扇面的彩绘类似于同时期被称为“中国伊万里”的外销瓷风格,使用了浓烈的红彩、绿彩,显眼处施金彩。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18世纪末,广州的外销象牙扇制作进入了鼎盛时期,整把扇子都透雕复杂的图案,其中混合了中国的几何图案和欧洲新古典主义的盾牌纹章。约1785年前后,象牙折扇的制作工艺登峰造极,整个扇面的镂空处全用垂直象牙丝填充,牙丝细如毛发,使得主体纹饰看似悬浮于空中一样。不过,从十九世纪开始,高质量的象牙折扇工艺逐渐消失。 象牙镂空彩绘“渔家乐”图折扇 清雍正(1723-1735) 长:25.8cm 展幅宽:39cm 康熙雍正年间的彩绘象牙折扇是欧洲人珍贵的礼物。贸易和市场的需要影响到艺术品纹饰题材的选择和取舍,日本伊万里瓷器在欧洲流行后,康雍年间的外销象牙折扇上也出现了“中国伊万里”的纹饰。这把象牙折扇正是一例,其扇面彩绘处有三个开光,开光的底部为白色,类似于“伊万里”瓷的白瓷质地;开光用多种颜色绘以渔民打鱼为主题的“渔家乐”图和牡丹。边骨和扇谷加彩绘,扇骨之间用丝绳连接。这些都是康熙雍正年间象牙折扇的鲜明特色。此时期的象牙折扇传世极少,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