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重建永宁寺碑记》诵读

大明朝《重建永宁寺碑记》诵读

2019-01-07    05'52''

主播: 花栗安

202 1

介绍:
以下原文、译文来自《曹廷杰与永宁寺碑》一书,略有改动。 重建永宁寺碑记 惟天之高覆,四时行,万物生焉;地之厚载,二气合,万物有焉:圣人之至德,无常明,万姓归焉。故尧舜仁昭而于我圣朝所化焉,无为而治。后世之闻道者,恭惟我圣朝布德施惠,昭而愈明,天下归服,隆盛久矣,是以蛮夷戎狄,闻风向化而朝,来贡者络绎不绝。 有天的高高覆盖,四季运行,万物在这里生长;有地的厚厚承载,阴阳二期相结合,万物在这里发育;圣人的最高道德、伦理关系清楚,天下人归心。所以尧舜时代的仁政的光芒而 我伟大的皇明王朝所感化的这一地方,变成了无为而治的乐土。后代那些闻道的人,一定会推崇我伟大的皇明王朝实行的德政而给与惠赠,使那显著的政绩更为显著,天下的人都来表示臣服,兴隆强盛已经很久了,因此使那些周边的少数民族河外国人闻风归向,接受感化而来朝见、来进贡的人络绎不绝。 惟努尔干国愿在三译之表,道万余里,人又女真或野人、吉列迷、苦夷。非重译莫晓其言,非威武莫服其心,非乘舟难至其地,非依林难处其居。风俗之异,弗能备举。洪武间,遣使至其国而未通。永乐中,上命内官亦失哈等,以锐驾大航,五至其国,抚谕慰安,设努尔干都司,其官僚抚恤斯民归化,遂捕海青方物朝贡。上嘉其来,赐爵给赏,劳慰还之。朝廷尤虑未善,更命造寺,使柔化之。 只有那努尔干国,远在几个语言区之外,相距一万多里路程,哪里的人有女真或野人女真、吉列迷(清称费雅喀,今俄称尼夫赫)、苦夷(阿伊奴)等民族,不经过几次转译就无法听懂他们的语言,不用武力威慑就无法使他们心悦诚服,不坐船就很难到达那个地方,不靠近森林就很难安排他们的住处。风俗的不同,真是举不胜举。洪武年间,太祖曾派人渠道那个国,但没有沟通往来。永乐年间,皇帝命令内官亦失哈等,以强大的船队远航,五次到达努尔干国,安抚、劝告、慰劳他们,设立努尔干都指挥使司,哪里的长官僚佐抚恤百姓,哪里的人民归化朝廷,于是捕捉海东青等土特产到朝廷进贡。皇上嘉奖他们的到来,赐给他们官爵,赏给他们钱物,慰劳他们一番,送他们回去。朝廷还怕他们没有变好,进一步命令地方官建造佛寺,使其神佛去软化他们。 十一年秋,择地满泾之左,创寺塑佛,曰“永宁寺”。国民仰观,忻然皆曰:“ 我地亘古以来,未曾有此壮举也!” 永乐十一年秋天,选择了满泾站黑龙江的右岸,创建了佛寺,塑造佛像,命名“永宁寺”。国民们仰着脖子观望,兴高采烈地说:“我们这地方自古以来,都不曾有这样的壮举啊!” 宣德初,复遣太监亦失哈部众再至,以当念圣天子与天同体,明如日月,仁德之大,恩泽之渥,谕抚之而民悦服。且整饬佛寺,大会而还。 宣德初年,又派太监亦失哈率领部下再去努尔干,以应该想到伟大皇帝御上天是一体,像太阳和月亮那样光明,用他的大仁大德河厚恩厚泽去教育和慰抚人民,因而人民心悦臣服。并且修缮和粉饰了佛寺,大会当地头人和官员,胜利回京。 七年,上命太监亦失哈同都指挥使康政,率官军二千,巨船五十,再至。民皆如故,独永宁寺破毁,基址存焉。究诘之,其野人吉列迷毁寺者,皆悚惧战慄,忧之以戮。而太监亦失哈等体皇上好生柔远之意,特加宽恕。斯民谒(叶)者,仍宴以酒,给以布物,愈加抚恤。于是人民老少,踊跃欢忻,咸啧啧之曰:“天朝有仁德之君,乃有贤良之佐,我属无患矣!”时众议西郭重建原寺,敢不复治。遂委官重造,命工塑佛,不劳而毕。华丽典雅,优胜于先。国人无远近皆来顿首谢曰:“我等臣服,永无疑矣。” 宣德七年,皇上命太监亦失哈河都指挥康政,率领二千名官军,分乘五十只大船,再次到达努尔干。居民同往年一样,只有那永宁寺碑毁坏了,寺基遗址还保留在那里。追问当地官民,那些参加毁寺的吉列迷土著,都吓得浑身哆嗦,担心这会让他们杀头。然而太监亦失哈等人,领会了皇上爱护生民、怀柔远方居民的心意,特别加恩宽恕了毁寺的人。这里的人来访问求见的,仍摆酒宴招待,还赏给他们布匹器物,更注意安慰和爱恤他们。于是,这里老老少少的官民蜂拥前来,兴高采烈地、啧啧喳喳地说:“天朝”有大仁大德的皇帝,才有这样贤良的上官,我们这些人就没有什么忧患了。”这时,大家商议在衙署西郊重建原来的佛寺,谁敢不重新修治。于是委派官员重新修造,命令工匠塑造佛像,不觉得劳累就完成了。华丽和雅致的程度,比旧佛寺还要优美。努尔干国的人民不分远近,都来磕头作揖,深深感谢说:“我们永远臣服天朝,永远不会对天朝产生疑心了。” 以斯观之,此我圣朝聪明德博,道高尧舜,存心于天下,家惠于穷民,使八蛮四裔,多士万姓,无一饥寒者。其太监亦失哈、都指挥康政,尤能宽仁厚恕,政治普化,服安蛮夷,懿欤尚矣!伟欤懋哉!正谓圣主布德施惠,非求报于百姓也;郊望禘尝,非求报于鬼神也。山致其高,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蛟龙生焉;君子致其德,而福禄归焉。是故有阴德必有阳报,有隐行必有昭名,此之谓也。故为文记,万世不朽云。 由此看来,这是我伟大皇朝智慧高明,功德渊博,威望高于尧舜,关心到了整个天下,施加恩惠于穷苦人民,使得八面的蛮族河四方的居民,许许多多的有进取的人和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没有一个吃不上饭或喘不上衣的。那位太监亦失哈、都指挥康政,尤其能够放宽仁慈、倍加体谅,开明的政治使得广大人民普遍受感化,使少数民族都安于服管的地位。美啊,高尚啊!伟大啊,兴旺啊!正是说的伟大的君主广泛实行德治河给予恩惠,并不是想要老百姓对他有什么报答‘祭祀天地山川,并不是想从鬼神那里得到什么好的报应啊。山达到一定高度,云和雨就从它那里形成;水达到一定深度,蛟龙就会在它那里产生;君子达到一定的道德标准,他的福气河官运就来到他身边。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凡是积阴德的人一定有阳报,在不给人注意时多做好事就一定能名声大噪,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也因为这个原因,才写了这篇碑文记载这件事,世世代代不会磨灭。如此而已。 大明宣德八年癸丑岁季春朔日立 西元一四三三年牛年三月初一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