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016-06-30    13'13''

主播: 柳醉春烟

954 13

介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曾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人。唐肃宗时,官左拾遗,世称杜公部、杜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外郎。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诗艺精湛。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原文] 八月秋高(2)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3)。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4)长(5)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6)。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7)。公然抱茅入竹去(8),唇焦口燥呼不得(9),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10)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11)向昏黑(1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1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14)未断绝。自经丧乱(15)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16)!   安得(17)广厦(18)千万间,大庇(19)天下寒士(20)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21)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1)本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即指草堂。 (2)秋高:秋深。 (3)三重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4)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 (5)长:高。 (6)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坳,水边低地。 (7)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能,如此,这样。 (8)入竹去:入进竹林。竹,竹林。 (9)呼不得:喝止不住。 (10)俄顷(qǐng):一会儿。 (11)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 (12)向昏黑:渐渐黑下来了。向,渐近。 (13)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孩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 (14)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15)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6)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17)安得:如何能得到。 (18)广厦:宽敞的大屋。 (19)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蔽、掩护。 (20)寒士:贫寒的士人。 (21)突兀(wù):高耸的样子。 [译文]   农历八月是秋深了,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当着我的面作“贼”,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屋顶漏雨滴在床头,屋里没有干的地方。细雨如麻,还在不停地下着。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哪怕只有我屋独破受冻而死,我也心甘情愿! [鉴赏] 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兴致所至,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加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