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
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指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既有对时世的感伤,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也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诗的前三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最后一句“独怆然而涕下”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念天地之悠悠”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独怆然而涕下”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哀人生之长勤。往者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