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简说(之十二)

《弟子规》简说(之十二)

2022-09-17    08'32''

主播: 慧來學習平台

60 1

介绍:
《弟子规》简说(之十二) 原文: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大意: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一点,动作表现得很敏捷;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详解: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常礼举要·居家篇》说:“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当我们坐着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要起立致敬。长辈尚未坐下,切莫一窝蜂抢先坐下来,甚至连长辈坐的位置都没有了。或是长辈来了,晚辈们还围坐着讨论自己的事,对长辈不理不睬,也不主动向长辈问好招呼,眼里根本没有长辈的存在,这都显出自己的怠慢和骄傲的习气。今日有些同学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于旁人存在,实在是家庭教育的疏忽呀! “尊长前,声要低。”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有些父母对小孩子疼爱备至,纵容他们指使父母做事,遇有不合意时,就发脾气,养成在团体中只见到别人的缺点,却不知自我反省的毛病,所以人际关系奇差。《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对一般人说话都要注意音量,何况是在长辈面前呢? “低不闻,却非宜。”凡事都应求恰到好处,如果回答长辈的话太小声,长辈根本听不清楚。甚至长辈问话一句也不应,都不是好现象。不论是胆怯不好意思或不会回答,也要学习表白,否则让长辈心急而误会我们太傲慢,就非常失礼。 “进必趋,退必迟。”“趋”是快步走向前去,态度认真而恭敬。“退必迟”所表现的是稳重,并乐于接受长辈的训诲,不是一溜烟就不见了。“问起对,视勿移。”可参照《常礼举要·在校篇》:“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及《访人篇》:“谈话应答必顾望。”训练自己恭敬的态度及专注的精神。若是眼神乱动,表示漫不经心对人不屑一顾,是不合礼的态度。 我国东汉自光武帝建国以来,社会风气从重视利禄,转变为淳厚,大家所看重的是气节和人格。光武帝的儿子汉明帝,也秉承父亲的遗教,尊崇儒家孔子 的学说,曾经亲自到太学举行“养老礼”,用尊重父兄的礼节来对待“三老”和“五更”。“三老”和“更”是从国家元老或德行著名的人当中,选出最优秀的楷模。这正是“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身体力行。难怪当时社会风气非常淳厚,政治非常清明,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明章之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是“出则悌”的总结。能做到“入则孝,出则悌”对父母尽孝道,友爱兄弟姐妹,进而以事奉父兄之礼对待伯伯叔叔、堂兄弟姐妹,及一切父执辈兄长们。这是儒家“能近取譬”行仁的方法,从最亲近的父母开始学习如何尽孝道,再推展出去善待所有人。这种从近而远,由亲而疏的行仁方法,使亲情更亲,友情更厚,这样和谐的五伦关系,能保护我们的家,安定我们的社会,我们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