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做人做事做官“新十不如”

【夜读】做人做事做官“新十不如”

2020-09-21    14'34''

主播: 云轩_tt

386 3

介绍:
所谓的“不如”,实际上讲得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后的一种取舍,取向对、取舍准,则做人有道、做事有循、做官有尺。   一是高人一等不如高人一筹。做人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示人?现实中,有的人习惯于用“官威”,而有的人则注重靠思想和品格。用“官威”的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居高临下,一副“官老爷”的样子。而以思想和品格立身的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善于讲道理,用思想点燃人们的心灵、用品格击中人们的灵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官威”压人是一时的、表面的和肤浅的,只会让人畏之远之、逃之弃之,靠思想和品格征服人是永恒的、刻骨的和深远的,它充满了光芒、力量和魅力。   二是好高骛远不如志存高远。好高骛远者大都把自己追求的目标设定得过高,脱离实际、不切实际,眼高手低、好大喜功。生活中,那些“不扫一屋”却要“扫天下”的人便是典型的好高骛远,这样的人往往因为自不量力而半途而废、无功而返,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人得有志向和抱负,倘若没有志向和抱负如同行尸走肉,徒有一副空皮囊。但是人的志向和抱负不可华而不实,应该具有可行性,更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三是随波逐流不如追波逐浪。随波逐流是一种没有立场、缺乏主见、盲目跟风的行为。随波逐流的人,喜欢随大流、爱从众,他们耳根软、脚根飘、心气儿低,往往跟着感觉走,一半清醒一半醉,人云亦云、见风使舵,容易被裹挟、被带偏、被带节奏。随波逐流的人缺少的是担当作为,成不了主心骨,成不了大器,不会有大出息。人得敢于迎风浪、立潮头,到大风大浪里去“冲浪”,到危急关头去“搏击”,这样摔打出来的才是栋梁之材。   四是画蛇添足不如画龙点睛。做任何事情,都有“关键之举”和“临门一脚”,“举”得不是时候、“踢”得不是地方,便弄巧成拙、多此一举,落个节外生枝、适得其反。画蛇添足既不合适,又无益处,“添”得是自找麻烦、自寻烦恼;画龙点睛却是在关键时候说关键的话、关键地方做关键的事,只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就能解决关键的问题。到底是“添足”,还是“点睛”,既考验人的眼力、毅力和魄力,又考验人的思想水平和思想作风。不说多余的废话、不做多余的傻事,点到为止、恰到好处,把握好度,一切都“刚刚好”,做到精准处,做出精彩事,这才是成熟之策、成功之道。   五是以点代面不如以点带面。点与面,体现的是个别与一般、特殊性与普遍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做事情必须学会采取先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一般而言,“点”上的工作是一个地方和单位的窗口、标杆与招牌,容易成为重点、做成亮点,具有示范作用和典型效应。但是,“点”仅仅只是个点,它代替不了面,热衷于以抓点代替抓面,以“盆景”代替“风景”,甚至以点来掩盖面,以一俊来遮百丑,既不能真正抓好“点”,又顾此失彼丢掉了“面”,结果点与面的工作都停留在一般化表面化上。“点”是可以推动或带动“面”,起到幅射作用的,但它绝不可以代替“面”。只有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突破一点,再指导全面工作,才能最终把现在的“点”逐渐做成以后的“面”,这是很重要的工作方法。   六是大水漫灌不如精准滴灌。大水漫灌原本是农业生产中采用的一种灌溉方式,是一个农业术语。这种灌溉就是在田间不做任何沟埂,灌水时任其在地面漫流,把整个田块都放满水,它是一种比较粗放的浸润土地的灌水方法。其意主要是用来比喻“放水”,搞强刺激,或搞大呼隆、一刀切,铺天盖地。大水漫灌很容易泛滥,并且因为灌水的均匀性差,水量浪费大,还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浇灌是大有学问的,做事也如浇灌,不可搞大水漫灌,无差别地搞一刀切。事实说明,有些事情切一刀是可以的,但一刀切是不可以的。切一刀是经验,一刀切则是教训。凡事得讲究个精准、精细和精确,这样才可以实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才可以量体裁衣、“私人订制”。   七是等群众找上门不如找上群众门。如何对待群众问题始终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首要问题,折射出不同的立场、态度、观点和感情,反映出不同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等群众找上门”是消极被动的状态,说白了是一种应付,是摆样子、走过场,有的甚至是在作秀。而“找上群众门”则大不一样了,它是一种真正的“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装在脑里、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台上;群众在你心中的位置有多高,你在群众心中的分量才有多重。经常像走亲戚一样找上群众门,嘘寒问暖、“端茶倒水”,敲开群众“家门”“房门”多了久了,自然便能打开群众的“心门”,听到知心话,成为贴心人。   八是替民作主不如让民作主。为民作主是为官从政者的责任、使命和义务。为民作主大体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以“主人”自居,事事替民作主;另一种是以“公仆”名义,处处让民作主。替民作主蛰伏着的是“家长意识”,遇事情、作决策往往不看群众表情、不管群众心情、不顾群众感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最后群众“买单”。让民作主真正体现的是以民为本,贯穿的是人民至上,广泛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民声、汇民智、聚民意。让民作主是真正的让老百姓当家作主,让广大群众有尊严、得尊重。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是真正的英雄,只有把他们的意志和意见建议吸纳并转化到决策措施中来,代办不包办、当“公仆”不当“家长”,我们才不会脱离群众,才会少犯或不犯错误,才会更好地避免失误。   九是斗气不如争气。从一定意义上讲,做人就是为了一口气而活着。然而,“气”怎么来?不是斗出来的,而是争出来的。喜欢斗气的人往往你争我斗说气话、发脾气,“顶”在那里“掰手腕”,常常自个儿在那赌气、撒气、怄气。斗气或许能解一时心头之气,但实际上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人还是应该争气、必须争气。争气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干出成绩、获得成功,有了出息、过得更好,便是最大也是最有力的争气。   十是“嗷嗷叫”不如“呱呱叫”。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和一马平川,当面对困难、遭遇挫折,或经受痛苦、处于低谷,或承受委屈、遭受不公时,该怎么办?有的人会习惯性地大呼小叫、愤愤不平,叫苦喊累的有之,鸣冤叫屈的有之,抱怨指责的亦有之,等等,一副“嗷嗷叫”的样子。“嗷嗷叫”改变不了际遇和现状,顶多博得人们的一些同情和怜悯,要想走出困境、改变命运唯有出色地工作,用“呱呱叫”的业绩赢得大家的认可和赞许。“呱呱叫”是要有吃苦不怕吃亏、受累不怕受气、流汗不怕流泪、埋头不怕埋没的境界和格局的。“呱呱叫”的人不但能力强,而且人品好;不但业绩突出,而且有人格魅力。“嗷嗷叫”叫不出任何新变化,“呱呱叫”却能叫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徐文秀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