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扇子,是为让晴雯开颜一笑;丢麒麟,却为湘云伏下来日姻缘。
抽枝去叶,第三十一回所写不过两件事:先是宝玉心情不欢,借晴雯跌折扇子股子而两人争吵了一番,心平气和后却要撕一匣子的扇子来逗佳人开怀。再便是湘云翠缕主仆二人前往怡红院找袭人之时的一番阴阳论调,而后又在蔷薇架下拾得宝玉不日前于清虚观道长处得来的金麒麟,据本回回目及字里行间的线索所示,此麒麟应与湘云日后的姻缘有着莫大的干系。
先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贾宝玉应算得上是古今中外怜香惜玉第一人,且不说对怡红院中的丫鬟奴仆怎生宽怜,即便是刘姥姥随口胡诌的一个妙龄少女之死也能让他生出诸般感慨,如此惜花成痴的一个人,又怎么会跟一个丫鬟动气争执并说出要将其撵出怡红院的狠话?更何况对象还是在他心目中地位与袭人无异,会让他在冷天为其呵手,死后为其痛哭作诔,喻其为芙蓉海棠的晴雯?
因此,曹公为了安排这一场闹剧,可谓煞费苦心。
人物:晴雯
在怡红院里,晴雯和袭人都是一等的大丫头,但二者的性格反差很大。她们唯一的共同点,都是得到宝玉的宠爱,并且也同样是“得宠而不得人缘”。袭人尽管性情温柔和顺,然而随时遭到晴雯等人的嫉恨和鄙视;晴雯则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所以虽然“风流灵巧”,但由于时常“恶声恶气”,小丫头们不时被她斥责甚至打骂,所以也难免“招人怨”。
鲁迅先生在论及《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时说:“其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晴雯就是这样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突出的人物。她的优点也许更集中的表现是后文的“补裘”,充分彰显了她的“不可替代”之处。但如果爱屋及乌,把她的缺点也说成是优点,或许也是不恰当的。
就这次冲突而言,如果只是就事论事,我倒是认为晴雯主动与袭人“争宠”的成分居多。因为晴雯与袭人是宝玉身边“唯二”的一等大丫头。二人在宝玉心中各有优势。相比之下,袭人性格温柔,行事稳妥;晴雯则是模样俊俏,手巧心灵。在宝玉眼里,袭人是以无微不至的温柔体贴得宠;晴雯则是因“童言无忌”的率性真诚可爱。在晴雯眼里,尽管袭人不择手段地努力,但至少在名分上仍然“也不过和我一样”,尤其鄙视袭人的殷勤巴结,所以晴雯不服气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宝玉笑着说,“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现在的流行词儿叫“有钱就是任性”,搁在这儿倒也适用。宝玉和晴雯这时一个任情地说,一个任性地作(读平声)。一段率性而为的文字,写尽了真性情。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得有钱,或者——很有钱。
“撕扇子”作为展现晴雯个性的著名情节,也给无数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湘云
“自带流量”的湘云一来,大家低落的情绪一时间都被调动起来了。
从湘云穿衣服的小话题引发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各种回忆和评论,通过别人的口中叙述,也对湘云的个性特点形成了再一次立体化的渲染。湘云要去看望袭人并给袭人送绛纹石的戒指,在路上与丫鬟翠缕看似无意的闲聊中(当然主要是为下面情节的铺垫),给翠缕启蒙了一下古代易经中的“阴阳”之说。阴阳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湘云把抽象的“阴阳”说,联系眼前事物得以解释。
其实,我们时常对世界和人生作一点辩证的思考,有助于取得对问题的比较全面客观的看法,甚至也有助于在困顿时调整心态。不知道湘云开朗的性格及豁达的生活态度是否与她比别人更懂得辩证法有关?
字词注释
遭数:次数。
搧:扇风。
赋:接受。
槛: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