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是非常关键的一回,花袭人的准姨娘身份确定下来,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悲剧渐现,贾宝玉由龄官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与林黛玉的感情进入稳定期。
周汝昌在多本著作中都表达了他对《红楼梦》结构的认识,他认为《红楼梦》具有非常严密的结构特征,全书不仅是“大对称结构”,而且“是‘十二乘九’为结构法,就是以每九回书构成一个‘单元’,到第十二个九回完毕,即一百零八回时,全书收煞告终。”这个说法,虽然遭到不少红学家的非议,但是在我看来是不无道理的。这一发现是在对文本敏感的阅读体验而得出的,是不可多得的发现,对于从大视角角度深入理解《红楼梦》全书具有指导意义。
按周汝昌的理论,从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到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就是九回书构成的一个“单元”。我们可以发现,这九回的大部分情节都是在讲宝玉的事情,可以称为“宝玉正传”,更加深入考察,甚至可以发现这九回更精确的主题是讲宝玉的爱情与婚姻。此“单元”前一回是讲宝钗黛玉,后一回是讲群结诗社,重点都不是落在宝玉身上。而且本文要精读的第三十六回正是逢“九”的“重要关目”,可见该回的重要性。其重要性体现在哪儿呢?通过这个“单元”的前八回的铺垫,包含很多内容,比如气了黛玉、恼了宝钗、撵了湘云、死了金钏、骂了晴雯、踢了袭人,连同自己也因为外交戏子和内辱母婢而遭受鞭笞,可谓是高潮迭起,可到了第三十六回再回头看,一切感情纠葛都归于平静了,都有了一个小节点,宝玉的感情与婚姻在这一回中也成为了定局。其中本回回目中的“识分定”三字,也足以说明红楼梦作者的意图。此回之后,宝玉的爱情与婚姻发展方向已不再是重点,以后的情节都是为了落实到此回的定局之上。
难能可贵的是,《红楼梦》把宝玉的爱情与婚姻、灵与肉是分别反映的,这点完全超越了此前中国古典小说灵与肉不分、爱情与婚姻等同的烂俗范式。就贾宝玉个人来说,黛玉代表着他的爱情,宝钗代表着他的婚姻,袭人则代表着他的妾侍。
本回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作者是分为三部分书写:第一部分写王夫人与王熙凤等谈论贾府月钱问题,实际却主要是侧面描写袭人的地位确定问题;第二部分写薛宝钗忘情绣鸳鸯,贾宝玉梦兆绛云轩,暗示了宝玉的婚姻定局;第三部分写龄官。我认为,龄官这个人物形象不仅具有独立的表征意义,而且具有情节推动作用和人物象征意义。这种结构安排,可见红楼梦作者写作技法的纯熟。当然三部分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钩带牵连的,使得不仅结构一丝不乱,而且情节连续不断。
这回的回目中有 “识分定”的话,就是认识了人和人之间关系是在冥冥之中有一个“分定”的,说白了,不管你是谁,尽管你可以一厢情愿地去爱任何人,但并不是你想爱谁,谁就一定也爱你,人家可以有自己想爱的人。这样简单的道理,宝玉竟然不知道,需要通过一个“自找没趣”的过程才能领悟。宝玉在梨香院得以“情悟”,悟到的就是这个人生启蒙:“人生情缘,各有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