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下)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下)

2019-03-03    07'44''

主播: 乐筑.雅娜

758 30

介绍:
薛蟠的外出,无意间却暂时解放了另一个人,使这个人在这段日子里,得以进了大观园,并有了相对自由闲暇的时光——这个人就是香菱,也就是甄士隐当年不幸丢失的女儿,后来被拐子拐卖的甄英莲(真应怜)。 甄英莲是在本书第一回就出现的人物,并时隐时现,几乎是贯穿始终的人物。虽然,也不算是主要人物,甚至可能是被一般的读者忽略的人物。然而,仔细品味,她应该是作者寄予很多同情的悲剧性人物。 英莲自从在第四回中,被薛蟠抢来以后,先是做薛姨妈的使唤丫头,后来成为薛蟠的侍妾,并改了名字,叫香菱。 对于香菱这个人物形象,有脂批这样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幼)年祸,命运乖蹇……” 以上这段评论,一连串用了迎春、探春、王熙凤、秦可卿、李纨、宝钗、湘云、黛玉,以至袭人、平儿,这么多人的不同侧面的相似度,来说明香菱的特质。虽是一家之言,却足可见,香菱这个人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进而也是对这个女子不幸命运的同情之切。 鲁迅先生对于悲剧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悲剧是将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香菱性格的特点在于,兼有温柔、妩媚、沉静、聪颖、善良……或者还有些许“呆萌”的天资。然而,命运对她却是极端的不公平。当周瑞家的第一次见到她,就赞叹说“有东府里蓉大奶奶(秦可卿)的品格。” 以至于连贾琏都不禁说,被薛蟠收做“屋里人”,“那薛大傻子真玷污了她”。 这样一个柔弱“兼美”的化身,着实命运多舛,最终被无情的毁灭——遭到多重虐待后,死于“干血痨”之症。后四十回的续书中,香菱莫名其妙的被“起死回生”,甚至“扶正”。可见续书作者没有读懂曹公,难免落入俗套——这是后话。 善解人意的宝钗,知道香菱内心早就羡慕大观园的文化生活,这时就主动提议,让香菱跟她到蘅芜苑去作伴。香菱当然高兴的无可无不可。并且马上就得陇望蜀,提出要跟宝钗学作诗。宝钗说,还是先按照礼节,从老太太起,都见一见再说以后的事儿。 香菱求知若渴,晚饭后,就到潇湘馆找黛玉学作诗。黛玉很高兴,也就当仁不让,以诲人不倦的态度当起了老师。 格律诗,现代人学起来难度很大,正如一位能写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的,当代伟人曾经说的:“旧诗束缚思想,又不易学”,所以不建议青年人学。 从书中所写的,香菱学诗的过程中,现代的读者,确实可以体味到有多难学。尽管书中人物并不认为多么难。那是因为书中所处的时代,人们能够接收到的信息量很少,娱乐方式单一,使得人更容易专注于一件事而乐此不疲。 现代的年轻人,如果要学写旧体诗词,首先要考验的就是心无旁骛的定力,话说回来,即便真的学会了,也很难找到知音读者——以上这些算是题外话。 这一回,作者通过黛玉教香菱学诗,把古人学习写诗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的几个阶段,经过故事化的描摹,生动、形象、有趣的叙述出来,当然也有一定的夸张成分,实际情况应该不止这么简单的。 香菱说,喜欢陆游(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的诗句。黛玉却说,千万不要先学这样简单浅显的,要从难从严,先把王维(摩诘)的五律,杜甫的七律,李白(青莲)的七言绝句,细心揣摩透了熟了,然后再精读陶渊明等古人的作品,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就差不多了。 按照黛玉的指引,香菱学诗很快进入了忘我的状态。 习作的第一首很快就作出来,但从文句看,显得幼稚生涩,似乎翻来覆去的多是同义语的重复,内容空洞无物; 第二首已经有些意思了,运用了许多联想,但内容上却有些偏了题,本来以月为题,却写成了“月色”; 第三首经过日以继夜、废寝忘食的苦苦思索,最终竟然在梦中得到。一番“着魔”苦吟之后,一位“准诗人”就这样初步打造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