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讲到两个主角,一个是平儿,一个是晴雯。她们是《红楼梦》里两个地位低卑的丫头,可她们为人处事的气度,比今天社会上的许多高层人物还要精彩,她们身上有一种惊人的美。我相信作者就是想用这样的一本书,给曾经在他身边生活过的历史上无名无姓的生命留下一座丰碑,他觉得传统文化里动辄就把自己比做松柏的那些人其实很糟糕;相反,生活在民间的那些身份低卑的人,像我们前面讲到的《淮阴侯列传》中的漂母,身上才最具备人最朴实的情怀。
我一直觉得平儿是《红楼梦》里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丫头。按说,她的处境是最艰难的,贾琏的窝囊好色,王熙凤的威严跋扈,让她夹在中间,受了很多的委屈。但她没有任何抱怨,做人依然那么正直,王熙凤最厉害的时候,她总是劝她尽量宽厚一点。平儿不识字,几乎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是却有自己的情操跟品格。“话说众人各自散后,宝钗姊妹等同贾母吃毕饭,宝玉因记挂着晴雯,便先回园子里来。到了房中,药香满室,一人不见。只见晴雯独卧于炕上,脸面烧得飞红。又摸了一摸,只觉烫手。”
注意,从五十一回开始,作者会着意描写到宝玉和晴雯之间的一些小动作,我想今天的男主人跟佣人之间这样做大概也是不宜的。可是作者在写这些的时候完全没有主仆界限的顾忌,宝玉很自然地上去摸她的头。就算今天我们感冒发烧的时候,你的朋友来看你,也没有几个人会把手放在你的额头看看是不是发烧。但我相信人间一定有一种情叫做体贴,它很多时候比安慰的话还要管用。大家细看这些动作,宝玉刚从外面回来,手是凉的。摸了一下晴雯的头觉得发烫。
他立刻感觉不对,“忙又向炉上将手烘暖,伸进被去摸了一摸身上,也是火烧”。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子对人能有这样缜密的心思,能对人体贴到这种程度,真是难能可贵。宝玉就有点着急,于是说道:“别人去了也罢,麝月、秋纹也却无情,各自去了?”他心说这两个人怎么搞的,平常大家那么好,同伴生病竟然能撂下不管。宝玉有一点责备的意思,但晴雯却为她们解释,可见人与人的相处中第三者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宝玉怪罪秋纹跟麝月的时候,晴雯在那边添盐加酱地说:就是啊,这两个人真是无情。就加重了宝玉对这两人的恶意。
可晴雯说:“秋纹是我撵了他去吃饭的。”注意,“撵了去”是赶了半天才赶走的,因为秋纹一直守在她旁边不肯去吃饭。“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可见人世间的很多误会和疑虑,第三者都很关键。如果一个社会鼓励第三者的拨弄是非,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糟。我想《红楼梦》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今天的很多大人还不如这几个十几岁的孩子明理。但晴雯也说出了自己的心病,她说:平儿和麝月“两个人鬼鬼祟祟的,不知说什么。必是说我病了不出去”。生病的人都会变得敏感,总觉得自己会惹人嫌弃。
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委屈与受伤,大多是因为自己的多心。宝玉就很严肃地跟她说:“平儿不是那样人。”我觉得在我们的社会里如果常常听到这句话:这个人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也许很多事情就化解掉了。“况且他并不知你病特来瞧你”,因为晴雯的生病只有李纨知道。按规矩,晴雯生病是要回自己家的,宝玉特地隐瞒了这个事。“想来一定是找麝月来说话,偶然见你病了,随口说特瞧你的病,这也是人情乖巧取和的常事。便不出去,有不是,与他何干?你们素日又好,断不肯为这些无干的事伤和气。”宝玉的这番话,是我们应该要学的东西。这个“素日又好”是指对彼此的关系应该有信心。
晴雯也很了不起,马上就觉悟道:“这话也是。”确实是我自己多心了,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性反省。作者一直在展现人性里崇高的部分,如果这个时候晴雯不认账,非要问问她们说的是什么,就又吵起来了。所以这其中每一步都是人性的觉悟,都是带着大家往崇高的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