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梗概】王夫人配调经养荣丸需上等人参,宝钗遣人送原枝好参。周瑞家的向王夫人如实汇报搜检之事,王夫人叫周瑞家的逐出司棋。迎春似有不舍之意,宝玉阻拦不住,骂嫁了汉子的女人混帐,比男人更可杀。王夫人亲自清查怡红院及别处,晴雯、四儿、芳官被撵。宝玉见王夫人所揭皆平日之语,倒床痛哭。宝玉稳住众人,去看晴雯。从晴雯家回来,骗袭人说到薛姨妈家去了。睡至五更梦见晴雯死了。贾政称赞宝玉诗做得好。芳、藕、蕊官各自跟随智通、园心出家。
【评析】
评析点1:说晴雯“心比天高”的原因: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可爱、个性最聪明的丫头,她“勇补雀金裘”、 “千斤撕扇”和“抄检大观圆”时的倒箱之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可见得她的心性之高; 晴雯性格活泼,很讨人喜爱,在她从贾母身边被送到宝玉房里时起,她就像袭人一样把自己当作了宝玉房里的人,俨然以其主人的身份出现,这也可以看作她“心比天高”的一个表现; 在晴雯被撵出大观圆之后,宝玉偷偷去看她时,她铰下指甲交于宝玉,并和他换了贴身内衣,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但了虚名,越性如此。这些说明了晴雯做事光明磊落的性格特点。她的性格至死不变,绝不低头,永不甘心——正所谓“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总的说来,“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不仅引起读者的无限同情,更引起读者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愤恨,她的高尚品质和她的反抗精神带给我们的触动是永久的。
评析点2:晴雯之死的原因:晴雯是大观圆里最有反抗性的丫头之一,她蔑视王夫人,嘲弄袭人,痛骂王善保家的,但却最终难逃一个被压迫者的宿命。她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把她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在此之前,她身子不好的情况下还曾经被王夫人痛骂过一顿,所以愈感郁闷和愤懑。
晴雯被送出以后,处境更惨。她的表哥表嫂巴不得她早咽气,好得那值数百金的衣服首饰,所以根本不管她的死活。晴雯又受了他俩的歹话,病上加病,连一口茶水也喝不到。晴雯就是在这样极度虚弱和悲愤中死去的!“寿夭多因毁谤生”,晴雯的真正死因就是王夫人的逼迫和侮辱,和她表哥表嫂的冷漠和自私。
评析点3:司棋被撵出大观园时各个人的不同态度:贾迎春是司棋主人,司棋曾跪求与她,然而她耳软心活,不能做主,只是含泪似有不舍,说道“将来终有一散,不如你各人去吧。”
宝玉见司棋要走,不觉如丧魂魄一般,连忙拦住问讯,又怕周瑞家的告舌,在他们走远才指着骂他们混帐可杀。
周瑞家的是贾府的家奴,她带司棋离开时,只管催促,毫不留情,稍有怠慢便扬言要打,是个十足的媚上欺下的家伙。
评析点四:宝玉探望晴雯的情节:宝玉趁空,死活央告一个婆婆带路到晴雯家。见到晴雯,宝玉不知怎办,只是含泪拉她。晴雯又惊有喜,又悲又痛,一把抓住宝玉的手,二人都哽咽起来。
晴雯口渴,宝玉拿了个碗,洗了又洗,倒了茶水,尝了一口后递给晴雯,晴雯一口气喝下去了。宝玉看着,直流泪。 晴雯哽咽着说:“我就是死也不甘心……”,宝玉又痛又急又害怕。晴雯又狠命地咬下两根指甲,拖下贴身的小袄儿,递给宝玉。宝玉也以袄儿相赠。晴雯哭道:我死了,也不枉担虚名。
评析点五.贾府的奴仆众多,他们的命运都掌握在主子的手里。不论男女奴仆,小有过错,就可以随时拉到角门上打板子,重一些的“撵出去”。把丫鬟“配小厮”或“交官媒发卖”,都算是“家有常刑”。很有地位的丫鬟金钏儿、司棋,一经受到“撵出去”的惩罚,结果就是自杀。
评析点六:王夫人性格复杂,她既有慈善的一面,也有狠毒的一面;既有沉着冷静的时候,也有糊涂急躁甚至竭斯底里的时候;既是富贵双全、威严体面的贵太太,也是内心脆弱、战战兢兢心怕宝贝儿子受到引诱或者伤害的普通母亲。王夫人的多重性格多副面具体现了人性的复杂,而她在驱逐金钏、晴雯、司棋,并给她们造成悲剧的同时,也加速了她儿子、她本人乃至整个贾府的悲剧命运的到来,这正是人生的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