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188.赏牡丹

诗188.赏牡丹

2021-04-17    05'32''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112 1

介绍: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七言绝句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①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代没有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②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芍药又称“无骨牡丹”。③芙蕖(qú):荷花的别名。④国色:倾国倾城之美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贵美艳、仪态万千。出自唐李正封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认为此为作者用来喻指革新人士。⑤“花开”句:说明唐代观赏牡丹风气极盛。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yù)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也有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译文:庭院中的芍药花虽然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虽然明净,却缺少热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每当牡丹花开放时,整个京城都为之轰动。 背景: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山西)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众说纷纭。全诗用拟人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表现了当年牡丹花盛开引起京城轰动效应的情景,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后人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