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
北宋 范仲淹 五言绝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爱:喜欢。④鲈(lú)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这里暗用西晋张翰典故。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chún)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结合全诗可理解首句中的“江上往来人”意为:来来往往的达官贵人。⑤君:你。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⑦出没:若隐若现。⑧风波:波浪。
译文:江上来往的达官贵人,只知道喜爱鲈鱼的味美。看看那些打渔人为了捕捞鲈鱼,驾着小船冒着生命危险在大浪里出没,似乎随时都可能淹没在风浪之中。
背景:此诗约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浪之中飘摇的情景。而这些鱼人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捞鲈鱼,只是因为当地有一道叫作“鲈鱼莼菜羹”的名菜。早在800年前西晋时期,这道菜就已经因为一个叫张翰的人而名满天下。当年张翰因为思念家乡(苏州)的鲈鱼莼菜羹,辞官回家,并因此有幸躲过了灾难。从此之后这道菜便成为历代士族达官贵人追捧的佳肴。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或者并不在乎,这美味且象征“避祸”的鲈鱼,竟然是渔夫用生命换来的,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作者因此感慨赋诗,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菇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因以"鲈鱼脍"为思乡赋归之典。
脍,kuài,解释为细切的生肉。
(译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菇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因以"鲈鱼脍"为思乡赋归之典,亦作“鲈鱼鱠”。
行路难三首·其三
唐 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秋下荆门
唐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kuài),自爱名山入剡中。
长安秋望
唐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朝 ·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