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呵,你看他多土”
“是啊,超级搞笑的”
“说话都带着乡音”
“真是一个乡巴佬”
这些话就是我来到广州念书第一天听到的,那个时候除了厌恶这个地方,没有任何想法
我是一个距离广州两百多公里的外市人,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在家读完小学就来到了广州
初中算是我对广州印象的第一个起点
那时候我觉得广州人太冷漠了,他们很排外
像我这种别的市过来的孩子,说话只要带上了一点口音
他们就不屑与之相处
那时候的我,很孤独
我不敢和同学说话
因为害怕被嘲笑
我不敢和爸妈倾诉
因为害怕被责骂
我也不敢无视这些现状
因为我害怕失去这个容身之地
虽然会被嫌弃
但起码我留在了广州
不是吗?
我还记得那时候因为没有广州的户口
所以只能去私立的中学读书
那个中学很偏僻
它没有想象中的繁华和耀眼
只是坐落于一个小村里面
这条村子
叫仑头村
这条村完全像是隔离掉这个城市的喧嚣
保存着属于它自己的古韵
说白了
就是和我一样
带有乡村气息
我并不喜欢这个地方
因为它会让我觉得我没有离开过乡下
每天坐校车来回穿梭于海珠区
从都市进入到小村
只需要30分钟
可是对于我来说
我只希望它能再慢一点到达
这样我就可以不用被同学嘲笑了
当我以为这样的情况会一直到我毕业的时候
这条小村却让我改变
那时候学校有推出补习班
家里人觉得我学习跟不上
让我每周六也去参加
周末
那美好自由休闲的时间
又少了一天
真的是除了讨厌和抗拒没有其他正面情绪
周六的补习不是每个人必须参加的
所以日常的午餐配送没有了
我们要自己解决午饭
这也给了一个我可以出校门的机会
那时候的学校是封闭式管理
只有周六中午和下午才给出门
这样我又有了独处的时间
还记得第一次游览仑头村的情景
中午放学
我立马冲出校门
入眼之处除了乡村般的小路
还有一家家散发食物香气的小吃店铺
人声鼎沸
来往的人络绎不绝
这个时候我的选择困难症犯了
有很多很多的美食等着我
肠粉、炸酱面、扬州炒饭、蒸饭等等
作为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初中生
一直以来都没试过
自己选择
午饭到底吃什么
又兴奋又期待
什么都想试一下
当然长大了之后才发现这个烦恼
并不幸福
可是当下的那一刻
我很幸福
因为选择权在我手上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扬州炒饭
看下是不是真的有扬州的味道
吃的时候老板和我聊了几句
问我是不是这里的学生
感觉很陌生很少见
我也从他那里了解到
原来这个仑头村有很多外地来的人
在这里生活务工
他们日复一日的辛苦工作着
也曾经试过被当地人的排挤
最后他们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考虑离开呢?”
老板笑了笑
说:“城市是包容的,无论在哪里,关键是你怎么想”
“既然一座城都包容了我们,为什么我们不能包容一个人呢?”
“包括他们的排挤、不屑”
“包容是指你与一切不同的事物包成一个圆,融入到圆里和谐生活着”
这段话我直到今天才懂得
一座城包容了一个村
一条村包容了一个人
一个人也包容了这个世界
多谢学校让我走出了校门
多谢仑头村包容了那么多的好人
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