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
医治“数字形式主义”怪病需从多面开刀
话题背景❤️
近日,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向基层延展。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信息系统重建设、轻实效,数字化反而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的问题。数字化工具背后的“数字形式主义”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
问题❤️
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数字化基建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数字转型的关键原动力。数字化基建在基层“下沉”是建设“数字化强国”的必经之路,但一些变种的形式主义“怪病”也由此孕育而生。某些地方政府为给自己的政绩平添“数字化××”“××政务新平台”等名头的“花架子”,不惜花大价钱大力气引进“高大上”的数字化基建项目,可是项目实施效果却“雷声大雨点小”,不仅难以为当地百姓带来一点“看得见”的福利,反倒由于繁杂的政务信息化系统背负起沉重的“数字枷锁”。
怎么办?
我们要治理数字化基建“下基层”乱象,第一,要破除基层干部的“唯政绩”作风,先从项目评估体系开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时代治理现代化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面临四重矛盾,其中,对数字治理的赋能效果以及平台的使用情况关注缺位。⭐其一,对于基层数字化基建项目需要多维度评估。要“全流程”“全景式”进行项目评估,不仅是“建得怎样”,更需要聚焦“使用得怎样”。警惕“虎头蛇尾”项目,评估要侧重放在项目应用成效以及安全保障等环节,不能存在项目评估“盲区”。国内已有多家机构提出数字政府评价指标体系,但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要注重数字化项目的持久性评估。评估过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构建科学、合理、常态化的评价体系。
第二,在政府方面,切忌盲目跟风项目建设,在项目落地之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扭转“自上而下”统筹规划的惯性力量,激活基层的创新活力。
第三⭐政府应主动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声,使得项目精准对接干部群众需求。听起来再高端的项目设想还需群众检验,如果使用者认为“不愿用、不会用、不好用”,便违背了“数字化便利”的初衷。这强调项目需要进行“差异化”和“本地化”改造,以期真正落到实处,完美填补数字化治理缺口。
总结❤️
总之,要打破数字化基建“下基层”的困局,根治“数字形式主义”怪病,需从多面开刀。既要完善项目评估体系,由此破除地方政府“病态”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同时也要激活基层的能动性和创新活力。思维活起来,步子迈开来,使得数字化基建真正为民所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升级。
相关真题❤️
2022年4月12日 广州花都区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10分钟2题
❤️1.基层工作APP太多,注重形式,工作人员为了工作效果让居民投票评优,你对此怎么看?❤️
2.根据材料,归纳A市治理生活污水的举措(像申论题)?
回答完毕后结合简历问了问题
1.实习经历?
2.学习情况?
3.最大优势?
4.印象最深刻的活动?
5.参加了哪些考试?
注:线下面试,5个考官,有题本,有纸笔。
文木教育~张老师
2022年4月10日 广州花都区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2h
1.公基➕行测 50题 有单选 多选 判断
2.申论 两小题 一道大作文
注:公基行测50分,申论50分,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