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妈妈讲故事】——《阿立会穿裤子了》

【巴特尔妈妈讲故事】——《阿立会穿裤子了》

2018-01-10    08'50''

主播: 巴特妈妈

294 3

介绍:
《阿立会穿裤子了》的一个教育目的是,引寻幼儿学会穿裤子。作为与现实生活有别的图画书故事,它讲清楚了三个问题:一是告诉幼儿怎么穿裤子,二是让幼儿乐于穿裤子,三是由此增加幼儿的自尊心。 怎么穿裤子呢?幼儿在摸索中获得自理穿衣的能力。一开始阿立是一只脚站着,一只脚抬起来,由于平衡力不够,就跌倒了。尽管阿立尝试了很多次,还是失败了。后面是躺着,手脚并用,终于穿上了内裤和短裤。这个生活技能很简单,但是在图画书中,妈妈并没有去指导,完全是由幼儿自己摸索的。 幼儿乐于穿裤子,在比较和赞美中获得愉悦。在生活中,幼儿即使会穿裤子,但有时候并不完全配合家长的穿衣指令。或者,就是愿意穿,还是会拖延一段时间。对此,家长的做法通常是多次要求,但幼儿仍置之不理或理而不做,有的家长高声命令,甚至强行穿上,这显然不“艺术”。阿立穿上裤子之后,跑到外面对动物们表示自己的喜悦:“你们看!这是我的裤子!是妈妈帮我做的哦!是我自己穿上的哦!”大家都很羡慕:“真好啊!真好啊!我们也好想穿妈妈做的裤子哦!”图画书就结束了。可以想象,在大家的羡慕里,阿立更乐于穿裤子。这种羡慕代表的是表扬。松居直建议家长在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技能获得后,抓住时机进行表扬,让孩子感到光荣和自豪,从而乐于学习和掌握生存的技能。 幼儿在穿衣过程中获得自尊,这是很重要的。不穿衣服对幼儿来说是自然的,但这样的行为并不合乎文明道德。松居直强调要让孩子在获得生存技能时,在家长的表扬下,萌生自豪感和自尊心。有了自尊心态的人,“才能够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和信赖,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