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当至上
同舟济沧桑
作者:张明霞
德尔塔以其毒势载量高、传播能力强、感染速度快,席卷西安携裹咸阳,搅得长安不安,秦地不宁。西、咸两地1800万人被逼上了同一战船,严防固守者两万平方公里的关中腹地。这条战船上,承载着党政机关、军营哨所、各行各业、社区村庄,家家户户,各自为战,协调并进。人人都是自卫者、个个都是战斗员,共同奏响了护佑生命的战歌。这场突如其来、事关1800万生命安全的战役,引起了国家高层的极大关切。中央***委员、***孙副总理受命奔赴疫区,查问题,找症结,谋决策,促落实,指出:“防疫就是为了护佑每一个生命”,随之,吹响了“生命至上”的冲锋号,实施封城、隔离、流调、核检,不留死角,不漏一人,使不严不实的防疫状态得以扭转。一场无烟、无声、无边的全民战争演绎出感天地、动鬼神的历史活剧。遍布城乡的白衣使者、来陕持援的省外医务工作者数万人,舍家离亲,首当其冲,齐刷刷地分布在不同的战壕。无数个漫长的核检点,一队队被白衣紧裹着的躯体,被透明罩遮掩着的双目,在风雪的吹拂中,在寒冰的袭击下,一个个岿然不动,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人们看不出他们的年龄,分不出是男是女,看清的只是一双双重复了超百上千次流程的十指,听到的是一句句“好了,谢谢你的配合”的甜言。此刻,一种肝胆相照、守望相助的暖流,让人不由自主热泪潸然!每次离开核检桌前,我都禁不住回眸自问:他们怕不怕被感染?他们感染了怎么办?但是,他们依然固守在三天三检、一天一检的岗位上。正是他们从亿万次轮番重复中,筛选出上千个“携带者”,给群体生命注入了“镇定剂”,把“医者人道”精神,在疫情战场演绎的淋漓尽致。再想象那4.2万被“密封”着的“隔离者”,他们虽然处在煎熬中,但是,身心依然坚守在特殊的战场,他们以自己和家人的牺牲,护佑着千万人的健康和安全,所以,孙副总理慨赞:“隔离人员也是战斗员,是战斗英雄”。这样的历史创举,既是华佗现世,只能慨叹诚服。
雾霾笼罩下的阳光小区,路断人稀,有了几多森严。假山广场不见数年的歌舞升平,往日令人讨嫌的小猫小狗没有了踪迹,毎日的滚滚车流,瞬间静若昆仑山脉的雪峰,冰封着环形大道两则,一个千户人家数万生命的生息之地,一夜间似乎成了世外桃源。在这幽静的“桃园”,却活跃着一队队特别的身影,他们迎着晨曦来,顶着月光行,急速的脚步穿梭于家家户户、角角落落,这就是由小区社工、保安、志愿者组集的一支大白、大红的防疫抗疫战斗队。他们身着战袍,逆风而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守门督查,“扣门行动”;追寻疑点,组织核检;了解急需,解决疑难。这期间,在他们记忆的版图上没有节假日,淡化了早八晚六,与疫情争时间,比速度。西安一家父子,凌晨5点被“请”去做核检。那个寒风飕飕的夜晚,已近8点,社工小邵,被棉大衣裹得严严实实,穿梭在B区楼间,我问她:这个时候了,你咋还不回家?她说:有一个“报备”,早通知、早送达、早预防、早安稳。”灰暗的灯光,覆盖了我昔日眼中那个瘦小轻盈的身影,此刻,矗立在我眼前的是一副干练坚挺的身姿,回望她急速坚实的脚步,我不知道她还要奔向哪里?三天后,我的楼下、对门邻居的门上,先后被贴上了“封条”。在疑惑恐惧中,我谨慎小心咨询,一个熟知的声音提示:这是按规程行事,只有这样,你们楼的上下左右才能安全,这就是互保互卫。十多天过去了,我们B1安然无恙。社区的网格,是封闭期间最活跃的战线,各种疑难、需求纷至沓来;“什么时候做核减?”“我儿子回咸阳经过西安怎么走”?“我上班需要办什么证明,出门要什么手续?”我家的天然气、热水器坏了谁来修?”“我能在哪里复印材料?”“有的社区给每家发蔬菜,咱们小区怎么没有?”……与社区职责相关的、毫无关联的事宜应有尽有,但几乎都有了回复。一个虚无缥缈的空间,给上千条鲜活的生命注入了涓涓暖流。这就是那些拿着微薄工资,肩挑千头万绪,日夜奋战在防疫抗疫战线上的社工们的人文情怀。德尔塔恶势虽有减退,封控区、管控区有序解封,但是,疫情造成的灾难急需拯救,防疫中的过失和教训亟待反思矫正,经验当认真总结推广。由一码通、二维码拥塞,到孕妇被拒诊流产、老人突发心脏病被拒诊死亡、因无48小时核检证明被拒就诊……,这种生死攸关的悲剧,应当引起决策层的重视,力求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脚踏实地,行之见效,不能让生命在饱受煎熬中,再承担病魔之痛。身处疫区每一个人,都是命运相惜者,也是并肩前行的战友,我们只有守望相助,同心协力,才能冲出毒圈,到达康乐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