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48节&播讲梅芳竹青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48节&播讲梅芳竹青

2023-08-02    09'51''

主播: 梅芳竹青💝

137 2

介绍: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48节》 连载48 第七回    张怡静理服老父母    金丝鸟归林度良宵       再说张怡静中秋前二天回到永乐楼,一家人自然异常高兴,看着亭亭玉立的女儿,林梅英爱抚着宝贝女儿两脸颊和两条乌溜溜垂臀的辨子,觉得这几个月女儿又长大了,更成熟了。       趁着只有母女俩在家,张怡静先向母亲探探虚实,以便逐个击破,必竟女人心软,易说服。       “妈,我和李春林的事,你和爸为什么要反对。”儿女是妈妈身上的一块肉,女儿的心事一般较敢和妈妈倾诉,张怡静单刀直入地问。      “唉,还不是你爷爷这一辈的事,可惜你奶奶三年前走了,我只听她说过一些,还是你爸较清楚,爷爷走时,你爸已十三岁了。”林梅英把知道的张李两家的恩怨细细地说一遍。       张怡静静静地听着妈妈的讲述,不时地皱眉沉思,又不时问了几句。      待妈妈讲完,张怡静说:“妈,虽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但从医学角度上来看,爷爷可能是原患有高血压,那天因喝酒太多引起血压升高,脑内大出血而死的,春林的爷爷是患肺结核大咯血而死的,并非谣传那样什么比武斗打穴而死,两人的死纯属偶合,在30年代,中国的医学还很落后,脑出血和肺结核都是不治之症,当时链霉素等抗结核药还未被发现,患了肺结核是绝症,鲁迅先生就是因患肺结核,五十多岁就病死了。”       张怡静停了一下, 接着又说; “祖辈那子虚乌有的事, 为什么要孙辈承担呢? 这太不公平了吧。” 林梅英看了怡静一眼说: “我一个妇道人家, 又沒读书, 听不懂你那些洋理论, 你和你爸说去吧。”       “春林各方面都不错, 会关心人, 有责任感, 又有上进心, 我和他挺谈得来的。” “看,看, 难怪有人说‘女儿的胳膊往外拐’, 还沒过门, 就帮人家说话了。”林梅英说。       张怡静把身子移近林梅英, 搂着妈妈的脖子撒娇地说: “谁都说‘妈妈是女儿肚里的蛔虫, 最知女儿心’, 爸爸最听你的, 你帮我说说嘛。”      “哎哟,好了, 好了,疼死了, 死丫头, 快放手,从小把你娇惯了, 你这样任性,真拿你沒办法,妈是怕你嫁过去受欺负。”解放前婆媳是天敌, 媳妇的真生日时辰都不敢开给婆家, 怕一旦与夫家家人不和,给做窍“捆小人”,“扎心窩”,“ 念恶咒”, 所以, 做媳妇的大多用假时日,怕婆婆家人使坏, 作祟。       “现在是新社会, 妇女解放了, 你还怕迷信,再者我们在外面建立小家庭, 又不长住老家,避免了磨擦,有什么怕的。”张怡静解释说。      “好了,你长大了,这样死心眼,不跟你说了,等晚上和你爸说去。”林梅英推开女儿说道。       晚上,暗淡煤油灯忽暗忽明,张海水和林梅英叫来女儿,把张怡静盘问了一番,张怡静又把下午和母亲解释的理由再说一遍。张海水自幼把“弃妹” 当成掌上明珠,百依百顺,张怡静也甚乖巧,孝顺聪明,甚得两老欢心。       为何说张怡静是"捡妹″?这里有个小插曲。话说张怡静出生时不哭也不动,大家以为孩子死了,用大草纸包着放在门角,待去上圩的张海水回来才拿去埋掉。那时大家生活苦,女孩命贱,也没抢救知识,孩子出来不哭,都以为是在腹中闷死了,草草处理掉。不久张海水回到家,见此状况,虽也心疼,但也无奈,只好拿些早准备的孩子衣服包裹一下,放在畚箕,拿着锄头和畚箕出门上山去了。路上恰遇同村的谋活哥,说起原委,突然两人听见畚箕里传出"哇″的一声哭声,张海水忙打开一开,见孩子面色转红润,小手微微在动,高兴地丢掉畚箕,抱着跑回家去洗净,换上衣服,喂点糖水,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又是路上捡回来,自然格外疼爱,遂以"捡妹″为名,悉心照料,后来节衣缩食又破例让″捡妹″读书,这在当时捡妹也是村里第一个女学生,读书时老师又赐个"怡静″的学名。       张海水前后思量一番,觉得女儿说得还是有道理的,那时自己为父亲做帮手,从未见父亲对李凤山红过脸,发过牢骚,发病那天下,午父亲也确实宴散即回家,席中也沒有什么异常情况,这些在来为父亲送葬的上芝圩亲戚中得到証实过,他当时已十三岁了,也知道的。至于后来的“斗法斗武” 之说谁也沒见过,多半是人家想当然编造出来的?张海水动摇了,女儿好不容易自己找个自己合适的的对象,又这样执着地爱着李春林,自己如果为以前那些传言,坚持不顾女儿意见,耽误了爱女终身,会被她怨一辈子,恨一辈子的。再说,过日子是她两口子的事,谁也代替不了,两口子性格合得来才是最重要的,女儿能找个当医生的,靠技术吃饭, “红白通吃”,"旱涝保收″一生也有保障,何乐而为为呢?,将来也可调动回来家乡工作,老伴刚才也偷偷叮咛过他,别和女儿闹僵。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