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个词牌名,这个词牌的节律豪放,受到历代文人和大志之士欢迎。苏轼、辛弃疾、陆游、毛泽东等都用这个词牌填出了千古绝唱。
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红军,准备从陕西渡过黄河,到抗日前线作战。那天天空突然飘起鹅毛大雪,为了视察地形,毛主席登高远望,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一首豪放的词。这首词上半段描写祖国壮美的景色,下半段写内心的无限感慨,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里的“北国”是指我国的北方地区。“北国风光”,既说明这些地区有着的相似气候特点,也写出了我国疆土的辽阔,让人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毛主席把看到的景象在想像中延伸扩展,整个天地茫茫一色,被风雪改变了容颜,了无生机。同时,“冰封”写的是凝静,“雪飘”写的是舞动,这种静动相衬的描写手法,立刻让我们脑海里对当时的景象产生了立体感。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里的“望”既有登高远眺的意思,更有很大的想像成分。毛主席仿佛巨人一样,站在高山上,一眼看到了长城、黄河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豪迈的意像。“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跟前面“千里”“万里”相照应,进一步突出了我国疆土的辽阔。“惟余莽莽”是说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大雪,“顿失滔滔”则是指宽广的黄河顿时被冰封,失去了滔滔水势,强调天气变化的迅速和寒冷程度。“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前面的“雪飘”“冰封”,也是静动相衬的描写手法。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岭起起伏伏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远远望去,“山”“原”与天相连,好像要跟老天爷比比谁更高。“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使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也显示出了毛主席不相信命运,奋发的向上的力量。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主席在前面的词句都是写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则写的是虚景,是毛主席想像雪后晴空的景象。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与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红装,是指晴天之后红红的太阳照在大地上,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艳丽的红装。素裹,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好像大地穿着一件素净的衣服。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这首词上下阕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是对“北国风光”进行总体评价;“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则是为下面对历代英雄的评论进行铺垫。毛主席望着壮阔的北国风光,不禁感慨: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竞相折服、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无数英雄为了得到美好的江山,纷纷展开激烈的争斗。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在这里对古代的一些著名的英雄人物进行了一番评价。以“惜”字开头展开评论,一下子就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既惋惜这些英雄人物没能守住江山,又总结了他们失败的原因。这四位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在毛主席看来却“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认为他们在文治方面稍微差了一点。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毛主席则是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先是夸赞他为“一代天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是特别有影响力,连老天爷都骄纵宠爱的人。但却用“只识弯弓射大雕”来嘲讽成吉思汗只知道打仗却不知道文治。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些古时的英雄都已经成为往事,毛主席认为在他所处的新时代,会有更多的能建功立业,超越历史的英雄人物出现,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
从词中我们不仅感受到气势磅礴、壮美无限的北国风光,更是要学习毛主席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清醒地认识局势,坚定必胜的信念,调动所有一切可以帮助我们的力量,战胜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