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  除了政治  我们可以说的还很多

关于台湾 除了政治 我们可以说的还很多

2017-03-22    14'25''

主播: FM信封

149 7

介绍:
在公众号中搜索“FM信封” 就能听到更多关于杏儿的音频节目 台北,躺着的城市 中国名导杨德昌,一生中始终将自己的镜头对准台北市。从《怙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到《一一》,杨德昌生动地再现了台北从60年代作为都市的起步,一直到90年代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都会的过程。时过境迁,如今的台北市,已不复当年作为亚洲四小龙之勇。经济上的缓慢发展拖住了这座城市发展的脚步。杨德昌在《一一》中表现的人的危机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中年危机。 然而台北的迷人之处却是别样的。从文化大学的后山登上去,站在山顶俯瞰台北。惊讶地发现不同于往常的繁华大都市,除了101大厦和繁华的信义区之外,整个城市看起来像是躺着的一般。这种别样的审美为台北增添了诸多的城市魅力。下山后,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骑楼建筑,配合着街边的台湾小吃店,以及街上疯狂行驶过的机车,这种台北独有的城市环境,是组成台北城市魅力的细胞所在。 不过,这些对于台北平躺的形容,这些骑楼,机车与小吃店,大都不过是城市的外貌所在。台北最具有魅力的地方,是其内核里既保有着传统大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又拥有着一种缓慢的逃离感。快节奏来源于台北本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步伐的加快。这里和所有繁华的大都市一样,人们每天都在匆匆忙忙。考虑着上班,上学,医疗与房价等种种可能存在的压力。但是不同于其他的大都会,台北厚重的人文气息给这里的人们筑起了一片闹中取静的林地。无论是实体化的松山文化创业园区,大稻埕或者24小时不打烊的诚品书店,还是作为精神存在的艺术,电影与文学,多样的艺术与文化带来的是生命的延伸。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在台北城里理所当然占据了一席之地。 台北的延绵温柔,内化在言谈,外化在举止。来这里,你会感到比起北京人上海人和香港人,台湾人看起来是没有那么急切,笑容多多了。我印象很深的一例,是在台湾上学时,每天路过一家幼儿园时,门口都会站着一位约是二十来岁的老师。每次路过她面前时,她都会和我道一声早安。开始时我不明就里,不知她在对着谁说话。直到有天鼓起勇气问她,你是在对我说早安吗。得到她的回复才明白的确是,她的理由是,希望这声早安能让我一天的心情都变得愉悦起来。 食 提到台湾,不得不提的东西便是其台湾小吃。台北作为CNN评选的亚洲第一大小吃城,也是不折不扣的美食天堂。鸡排、盐酥鸡、大肠包小肠、芒果冰等,种类繁杂,花样百出。这些小吃们散落在人潮涌动的夜市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大陆人去了之后必去的士林夜市。除此之外,台北很有名的还有宁夏夜市,饶河夜市与师大夜市等。若是去台湾游玩,定是要提前做好攻略,之后,便是很轻易地就可以做到连续许多天吃的不带重样的。不过这个前提是,你得多带两张胃才可以哦。 夜市为主要于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可能贩售饮食、服饰、杂货、游戏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CNN)列出台湾比其他地方更好的10件事之1为台湾的夜市,台湾观光局统计来台旅客中有超过70%的人把夜市列入行程中,台北市市场处亦制《台北市夜市导览手册》。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的台北。也云集了不少异国料理。和日本,东南亚等地缘上的亲近造就了更多文化上的交流,这种交流自然也带来了美食的交流与便利。 美食亦是人文的一部分。除了夜市摊上让人饕餮的小吃,更值得光顾的,是那些具有几十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老店。这些老店,和台北这座城市,和住在这里的人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个城市的成长。美食已经不仅仅是美食。 舒国治的《台北小吃札记》,恰到好处地将这美食与文化糅合在了一起。我在台北时,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便是拿着舒国治的书,去一家家寻访那些他笔下的老店。这本书在刚买回来时,读起来很难产生感觉。那些陌生的食物,陌生的路名,对于我而言不过是一个个和世界上其他城市,其他美食一样很遥远的事物。然而当我拿着这本书,透过一条条具有历史的街区,去寻访那些小吃店,在小吃店里读着他的介绍时,一种代入感便浑然天成。似乎是自己就住在这家店的隔壁,已经在这里吃了好多年。和老板也相识了许久。而舒国治本人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我吃饭,和我聊天。 景 大陆人对于台湾最初的认知,除了政治上的口号之外,恐怕就来源于阿里山和日月潭了。 这种认知,有时会让台湾人觉得十分惊讶。在台湾时经常被问到的一句话是,怎么,你们大陆人对于阿里山日月潭的认识比我们台湾人还熟悉。这个时候,往往大陆人都是笑着回答过去,对啊,毕竟那是从小就印在我们小学课本里的。 阿里山要半夜去,如果是从台北出发的话,赶晚上十一二点出发的车。到了山里刚好是三四点左右。然后搭第一班小火车上山,趁着天色尚未明亮时,早早到达山顶。然后在寒冷中开始等待日出。大多数时候往往是看不到,除非你非常幸运。 事实上,台湾的风景远不止有阿里山与日月潭。除了这两个景点,台湾能够被拿出来说得景色太多。作为海岛的台湾,拥有着在太平洋边上最美的骑行公路。或者是几个像绿岛,琉球和兰屿这样尚未经过人工开发,大自然浑天而成的自然岛屿。 如果是对于台湾电影或是偶像剧感兴趣。那么那些曾经在电影电视剧里出现过的景色也都值得拜访拜访。比如因为《海角七号》而声名鹊起的垦丁。《流星花园》的拍摄地中正大学等。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九份。 九份的小情调,非要亲自去才能感受到 九份地区作为亚洲曾经最大的金矿。具有极强的人文景观感。然而像所有资源型城市一般,这里也经历了由一个小城到繁荣,再到资源枯竭后又衰落的故事。后来,侯孝贤电影的选址,使九份声名鹊起,此时的九份,早已经成了台湾一大热门旅游景点。随着九份这个词一同被提起的,是芋圆,金矿,以及侯孝贤的那部《悲情城市》。这部电影,便是着眼在历史上九份与金瓜石的金矿当中,借于台湾历史样貌,向整个世界进行表达。 九份的命运,也是今日台湾岛,台湾人的命运。所有的人,都不过只是大历史中的小人物。无一例外。 人 像是在城市,食记与景色中提到的一般。台湾所有的魅力,都离不开其独特的人文。如果人文气息能够被用肉眼看到,能够被所量化,那么整个台湾的人文气,看起来也许会像北京的雾霾般,苍茫满目,无法自拔。只不过吸入肺腑,它令人感舒适健康,自觉进入。 台湾的人文,并不单来源于某个人,她与大陆同根同源,都是由这块土里上的每一个人亲手亲笔亲身打造。那些我们能耳熟能详的艺术家们的名字,无一例外的都是对于这种气息的表述,或者是对于这个社会的疑问。而也正是有了这种表述,有了这种疑问。这些作品才会被产生出来,并且又反哺回这个社会,进而组成这个社会的新层面。 我在台湾时,印象最深的是台湾的人都对『表达』这件事有理所当然的情感,所以在台湾你可以看到有很多独立音乐人,艺术家,甚至教师,他们或许屈居一隅,但是精神力量却格外坚韧。这里的人,对于文化,还有着久违的敬仰和尊重。 都说台湾生产小清新偶像剧,可站在这里,我感受到的是这里的自由。有此在脸书上,看到一个台湾朋友送女友出国念书,他们异地三年了,男孩送女孩走的时候在状态里写到,“第三次送你走,还要送好几年,送你离开我这件事才会成为故事。”我当时看了觉得很温暖,而不是觉得矫情,因为这里人人都如此,环境如此。 也许这就是台湾最大的魅力,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他们自己,都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而非漠视或者一味忍耐。 近期对于台湾的讨论多少总是激烈的,争锋相对的。诚然,政治非常重要,但台湾与大陆分割多年,却阻隔不了二者千丝万缕地联系与亲近,最大的原因之一也许便是两岸的生活和情感一脉相承,真实相近吧。而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难割舍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