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text
人人都是播客
打开APP
162分钟
155 一千零一曲:无印良品【下】我们的故事幸好有你
605
0
1个月前

主播:小玲 叶风 麒羽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设计:麒羽  文案:叶风

小红书:599390428 微博:正在发声-麒羽

台湾的流行音乐界,来自马来西亚的歌手不少,但他们有着超强的适应力,很多听众甚至以为他们就是台湾本地人。

 

 

学生时代,我会记住台湾歌坛这些别样的存在,就如同记得周华健来自香港一样。随着对南洋历史的逐步了解,深感这些来自大马的歌手,在清新甜美的表象之下,更有非同一般的执着与韧性。了解近七百万的大马华人可歌可泣的历史,了解南侨机工,了解林连玉与沈慕羽,你会对他们有一种血脉里的亲切与钦佩。

 

 

所有的歌唱组合,终要面对解散的问题,无印良品亦然。令歌迷欣慰的是,后来,光良与品冠各自的发展都很不错。单飞前后,品冠就跟李宗盛与周华健歌合唱了《最近比较烦》,光良则跟任贤齐与阿牛合唱了《浪花一朵朵》,现在都成为我对世纪之交的亲切回忆。

 

 

后来,光良以一曲《童话》再度爆火。陆续推出了《天堂》、《烟火》、《我们的故事》等金曲。专辑不断地出,演唱会不断地开,在这网络时代的音乐环境里,相当难得。2020年的《绝类》专辑,由黄韵玲与李欣芸南北两位掌门倾心制作,无论是整体企划,还是具体的词曲编曲乃至视觉呈现,都可以看出光良的雄心,纵然不甚叫座,终究值得珍视!

 

 

而品冠,在作品的维度上,则更为深广,参与的幕后高手也更为多元。品冠的情感经历,婚姻家庭,都呈现在《疼你的责任》、《陪你一起老》、《爱情转弯的地方》、《门没锁》、《那些女孩教我的事》、《我以为》、《为你我想做更好的人》、《不会哭的人》等历年的佳作中,也留在了歌迷的成长与记忆中。

 

 

本来,此刻的我,应该坐在台北小巨蛋的特A3区的前排,见证民歌五十的伟大与光荣。终究还是被这天地玄黄牢牢捆住。巨大的落差,以致整个春节期间都悒悒不欢。

 

 

民歌运动,是现代中文流行音乐史上的里程碑。正如李双泽所说:“我们的歌是青春的火焰,是丰收的大合唱。我们的歌是汹涌的海洋,是丰收的大合唱。”昨晚,李双泽的淡江学妹杨祖珺与学弟李建复,合唱了他的名作《美丽岛》。万芳则翻唱了缺席的蔡琴的《怎么能》、《跟我说爱我》与不能不唱的《恰似你的温柔》。当然,还少不了对华娟的缅怀与追忆。看着现场朋友们发来的视频,百感交集。

 

 

民歌运动的背景,是中国人近世的动荡流离,播迁四方。我们久已习惯于大陆与港澳台的两岸四地的视角。实则,南洋视角也很重要。民歌运动影响之下,新加坡就有“新谣运动”。

 

 

十年前,我在台北高雄连看了三场民歌四十,两个月后,又在狮城连看“民歌40”新加坡场与“明天33”新谣演唱会。时间太过匆促!

 

 

我藏有一册新加坡南洋商报社1954年出版的繁体直排的《马来纪年》,是由南洋史大家许云樵先生翻译的,定价叻币一元。珍贵的是,书前有人民行动党的元老陈贡元先生1950年代在狱中的题记与签名,除了中文,还有我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有幸当面请教王赓武先生,他说那是用阿拉伯字母记音的,就是“陈贡元”,还郑重地说这本书相当珍贵。

 

 

王赓武先生是享誉世界的学者与教育家,生于印尼泗水,成长于马来西亚的怡保,大学就读于中央大学,后来回马来亚完成学业,曾任教于澳洲,当选台湾的中研院院士,又担任过十年的港大校长,晚年又回到狮城。以祖籍论,小玲与他是老乡,以成长地论,光良与他是老乡。他的成长背景与足迹,最能代表中国人近世的动荡播迁。看民歌演唱会,做无印良品的专题,都让我想起他,仿佛也想起了自己前世的乡愁。

 

 

前几年,王先生出版了回忆录 ,上卷《Home Is Not Here》,中译名为《家园何处是》,下卷与夫人合著,《Home Is Where We Are》,中译名为《心安即是家》。

 

 

家园何处是,心安即是家。正是苏东坡的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之意。希望物质与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少一些流离与阻隔,多一些理解与感动,多一些温暖与美好!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快下载荔枝app抢沙发吧!
00:00
161:44
1.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