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2016-06-29    05'57''

主播: 雅量清风

132 4

介绍:
沁园春·长沙(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写作背景】 一九二五年初,毛泽东自上海中央机关回到故乡韶山,一面养病,一面从事农民运动工作。八月底,他避开军阀赵恒惕追捕,秘密到达长沙。九月,去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在长沙逗留期间,毛泽东重游了岳麓山,橘子洲。他站在橘子洲头,看岳麓诸峰,枫林红遍,湖江碧涛,片片征帆,仰望苍鹰盘空,俯视锦鳞游泳……,他面对这壮丽的景色,置身于充满生机的山川,既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又感物起兴,浮想联翩,眼前的景物与往日的情景相叠映,近来的斗争与深沉的思索相交错,不禁诗情蔚然,随诵该篇。 【赏析】 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感人至深。上阕开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写出了这次到长沙重游的时间和地点。这次毛泽东是一个人来故地重游的,所以用“独立”一词。以下几句,写的就是独立在橘子洲头上的所见。“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诗人将南国秋天的壮丽画卷展现给我们。从山上到江里,到长空;从向高处望,到向低处看,再到往上看,写来层次明了清楚,把秋天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色写得逼真动人!这里运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干长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着无边的苍穹,“万类霜天竞自由”,由此想到中国人民仍处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重重压迫之下,那谁能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使中国人民得到自由呢?毛泽东在1926年3月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工人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这里用反问句提出这个问题,引读者深思,更有韵味。由今日之游自然而然引起了诗人对往日同游的回忆,下阕就写昔日之游。“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先后在长沙生活、学习、工作共达十年之久,在进行革命活动中,曾经结识了很多同志,并积极引导他们与广大工人农民相结合。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大事,这里仅以“峥嵘岁月稠”一语来概括表达,形象而简练。“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上当年万户侯。”这里用豪迈昂扬、节奏铿锵的词语描绘出毛泽东和他的那些同学们个个胸怀大志,奋发图强,忧国忧民,对当时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进行了最无情、最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们评论国事,写出了许多“激扬文字”,对当时那些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一概视为粪土,严厉地痛斥和鄙视他们的行为。这里的“万户侯”是用以借指当时先后盘踞湖南的反动军阀汤芗铭、傅良佐、张敬尧之流,也可以大而化之指代当时中国境内的一切大小封建军阀。在当时湖南开展的很多次反军阀斗争中,毛泽东都是主要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例如1919年底毛泽东领导了有名的“驱张”运动,最终迫使张敬尧滚出湖南。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敢于把这些反动的家伙看作粪土,并与之展开斗争,这表现了他们对人民的敌人勇于反抗的精神,也可说早后来毛泽东所提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最早的形象的体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呢?从上面几句所颂所斥的问题看来,答案自然不言而喻了。这里使用反问句,留下空间让读者思考,颇有吸引力。词的最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里把当年他们到激流的江心游泳所激起的水浪,将行驶如飞的船只都阻挡住了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既照应“曾游”,使之浑然一体,也增加了生活情趣,更表现了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