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又叫春节。其实年这一天和平常没有任何不同。该刮风时刮风,该下雪时下雪。但它却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它是一个喜庆的节日。只要是中国人,都很看重这个日子,都必须认真过好这个日子。所有的吉祥、幸福、美好和团圆都在这个日子里包容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冲着这个日子来的。一年的努力和辛苦,也是为了过好这一天,对自己、对家人有一个交代。何况,国家还专门为这个节日放几天假,让大家一心一意地过好这个节日。
但奇怪的是,现在却有很多人不愿过年,害怕过年。包括我自己在内,觉得过年成了一个苦力活。很累。
首先是朝八晚六,上班下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的生活节奏打乱了。原本在家吃饭一碗面条,喝一碗米汤,一碟咸菜,日子不慌不忙,简简单单。家里嘛,有空就收拾 没空就乱着,过着也挺好。但不知不觉间,年就来了,把这种生活秩序一下子打乱了。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不论是市民还是农民,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让这个叫年的家伙搞的心火缭乱,魂不守舍,吃睡不宁,纠结不断。大到政府,小到农舍,高到两万米以上的天空,低到钻在海平面以下的地底,都在为这个年节而忙。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满载着候鸟一样的人群,南来北往,东成西就。涌动的人潮,如河流,如潮水,如群蚁,如蚂蚱。铺天盖地,混乱不堪。回到家的,满心欢喜,挤不上车的,哭爹叫娘。一群北漂眼巴巴的盯着电脑,抢火车票,飞机票。 更多的人在车站广场等待,凛冽的寒风也阻挡不住那颗急切回家的心。每次看到这样的场面,都感觉很不爽。都是年闹得。
其实没有人规定年该怎么过,但大家都知道年该怎么过。日历上用最明显的字体印着正月初一,就是给所有本来就有年情结的人们下了无声的指令。可以说,进入后半年,人们就围着这一道无声的指令运作,疏散、集结,并由此开启购物的狂潮。机关人员们既要年终汇报总结考核,还要打扫房屋,洗洗涮涮,还要储备大量的吃的喝的穿的,还要筹划亲戚朋友见面。本来过年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结果弄得集体焦头烂额,叫苦连天。最终,过年成了一件全民参与的力气活。
年是什么?我的一位诗人朋友写道:对主妇而言,年是扯断了腰,年是僵直了的背,年是握酸了手,年是站痛了脚,年是打点了一天吐出的长长的一口气,年是瞌睡了流泪还不敢眨的眼。年在笤帚里,年在抹布里。一位女士在微信圈里这样写道:突然发现过年就是一群傻老娘们洗洗涮涮、收拾房间、打扫卫生、忙里忙外[捂脸][捂脸]一群老爷们借此机会到处吃吃喝喝、走亲访友、搓痳打牌、极其悠哉。这话说的太真实啦[强][强]哎,姐过得不是春节,是劳动节![流汗]有同感的点个赞吧。
看到这样的文字,除了对女同胞深表同情之外,还要说的是,过年,其实男士一点也不轻松。吊灯要擦洗,灯泡要更换,沙发要搬出来搬进去,等等。总之每天有各种干不完的苦力活,还得找各种理由逃跑。找理由也是个苦力活,很费脑筋的。还要陪着老婆去超市选衣服。逛商场对男人来说更是个要命的苦力活。一进商场就头晕。女人们选衣服真是百挑不厌,明明都看好了,价格也谈好了,以为就结束了。结果一句我再看看,所有的谈判就宣告作废,一切又从头开始。男人们给自己买东西都缺少一份足够的耐心,不知是不是男人的通病。反正我是。
还有就是物资采购。过年更像是备战备荒。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搬回家。常规的米面油麻花不可缺少,不常规的山珍海味也列入采购名单。其实也不会做。年前是狂购,过年是狂吃,年后就狂扔。扔的肝疼,真是暴殄天物。每年年后我都提醒自己,明年不要买这么多东西了。但到了新一年年跟前,又是故伎重演,总觉得缺这缺那的,心里不踏实。
说到这里,不由感叹自己老道失算。年龄大了,才越来越感觉到这坑爹的独生子女政策真的坑爹到底,让我这年过半百的老家伙不得不继续充当着一个儿子的角色。大大小小,鸡毛蒜皮的活,都要我这个腰疼腿硬,老眼昏花的老家伙亲力亲为。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小到换一个灯泡,大到三十斤的面袋都必须亲自出马,爬高上低,翻来覆去。这些事情,本来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干的活。如果有一个儿子,应该可以堂而皇之倚老卖老地指挥甚至呵斥着让他去干,不满意还能以老子的身份教训几句,如今倒好,沦落到灯泡要自己亲自爬上梯子,面袋要亲自扛到家里。真后悔当初胆子太小,上了大当。官没当上,钱没挣下,还少了儿子。吃大亏了。

过年 还有一件揪心的事不得不说,就是我们的孩子。长年打拼的孩子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如今却一个个都是独行侠。他们对过年更是纠结。想回家又怕回家。不回家不合适,毕竟老家有瞪着一双如狼似虎眼睛的父母盼着,但心里却明明知道回家的日子不好过。我的一个帅哥侄子,从一进家门,就度日如年。在微信中发了这么几句话:过年新三件,吃饭逼婚发红包。吃饭累,排着队;发红包累,要到位。最可怕的是中间两个字:逼婚。这是这个年龄段,这几天所有孩子必须共同面对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他们共同的困境。逼婚。听听这词,多可怕。过去的孩子一个个都还没发育成熟,就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非你不娶、非你不嫁,小小年纪就娶了媳妇,做了嫁娘,过起了两人世界的小日子,眼仁里满满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幻想和憧憬,只有在电影和舞台上才有逼婚的苦戏,各种类型的逼婚,逼姑娘嫁给老头的,逼小伙娶不喜欢的女人的,逼债顶婚的……现在是三百六十度大转弯,在外打拼的孩子到了结婚年龄却不敢谈恋爱,不敢娶媳妇,不敢面对婚姻。一个个都快到了当爷爷奶奶的年龄还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不紧不慢、无情无绪地过着单身生活。男孩子女孩子宁可选择独身也不愿走进婚姻殿堂。逼得家长不得不步步紧逼,逼得孩子不得不使用反逼婚策略。而过年的几天,就是对峙双方在时间和地点上最集中的较量。总之,大人和孩子都感受到了过年之累。当我写到这个话题时,不由自主地揪心。
原以为看春晚会让我轻松一点,所以急切地盼望着春晚的开始,但越看越觉得鸡肋。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参加春晚的人数越来越多,灯光设计越来越豪华,还不时上一盘能蹦能跳、眉目传情、鲜活生香的小鲜肉。但轮番上阵的人流没有一个让我记住名字,没有一个节目击中我的心灵。有的内容本来不错,结果让几个年年一定会在你眼前晃悠半天、烂油没水的老油条,高调煽情,气得你必须大声喝彩才能结束,使本该轻松的时间也轻松不起来。整个晚会只用两个字形容,吵,闹。中国人原有的不温不火、娓娓道来、从容不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的俏皮劲哪去了?不看了,春晚,古德拜。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