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仁与母亲

孟仁与母亲

2017-03-30    09'23''

主播: 小瑛🍙

28 1

介绍:
【中国家教·古代家教】                                                 孟  仁 与 母  亲      我国古代,民间流传有一个“孟仁哭竹”的故事。是说古代有一个孝子叫孟仁,少年丧父。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十分孝敬他的母亲。 有一次,他母亲生病想要吃竹笋煮的饭。当时正值冬天,竹笋不可能长出来。他觉得不能满足母亲的要求,很对不起母亲,于是就跑到山林中,面对竹林伤心地痛哭流涕。不料,他的哭声感动了大地,不一会儿,只见竹笋竟在冬天真的长了出来。孟仁赶紧抱着竹笋回家,为母亲煮了竹笋饭,母亲吃了病竟然真得好了。   古代撰辑《二十四孝》的人,作诗称赞道: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其实,这种故事纯属虚构,只不过为了宣扬封建的孝道罢了。       然而,孟仁确有其人。孟仁(?-271年),三国时期吴国江夏(今湖北鄂城人),字恭武。原名“孟宗”,因为当时吴国皇帝孙皓(hao),称“元宗”,为避讳皇帝字而改孟宗为“孟仁”。起初,孟仁任吴国监池司马、太守,后又为吴国司空,掌管工程建设事宜。     厚褥大被子 孟仁从小在母亲的抚养教育下成长。他的母亲很贤慧,知情达理。为把孟仁培养成才,在孟仁十岁时,就要送他到南阳(今属河南),跟随那里的一个叫李肃的学者求学。临行前,孟仁母亲手纺线织布,为儿子做了一条厚厚的褥子,做了一床很大的被子,让孟仁随身带走。     人们都知道,南阳地处河南湖北交界的伏牛山地区,虽然在江夏以北几百里地,气温也还是比较热的,用不着做那么厚的褥子,更不用那么大的被子。邻人们知道了,都感到奇怪。于是,便有人问孟仁母:     “南阳同我们这里气温差不多,干嘛要做这样的厚褥大被呢?”     孟仁的母亲说:     “我儿孟仁年幼无知,不懂得怎样和同伴们相处,也不会帮助别人。我想,他们一起求学的同伴,难免有缺衣少被的同伴。我给他做厚褥大被,倒不是怕孟仁受冻,我是说他可以和那些家境贫穷的同伴同铺一条褥,同盖一条被。这样,能和那些品学都很好的同伴同床而卧,亲密无间,还可以受到良好的影响和熏陶。” 邻居们听孟仁母这样一说,都明白了母亲的意思,不禁感叹地说: “这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啊!”   男儿当自强   后来,孟仁到军中服役,当了一名下级军官,他深感不得志。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屋漏床湿,连个安睡的地方都没有。此情此景,不禁勾起了他悲观失意的伤感,他竟悲愤地哭了起来,哭得还很伤心。     母亲问道:     “这深更半夜的,你哭什么?”     孟仁如实对母亲说:     “我想,我读了那么多的书,今天竟然混成这个样子。为此,我感到很难过。”     孟仁的母亲是个心胸豁达的人,她经受过磨难,深谙做人道理。她看儿子竟然如此经受不住生活的考验和磨难,便严肃地批评他说:     “生活困难一点,有什么可怕的?常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生活越困难,越要自强不息,绝不能因此而悲观失望,更不能因此而玩忽职守!”   鱼官退鱼      孟仁后来做了监池司马,监理官家养鱼业。孟仁的母亲照样过着清贫的生活。孟仁想,老母为了抚养教育我成人,费尽辛劳,我今天做了官,也该让她享享清福了。于是,孟仁亲手编织了鱼网,从官家的渔塘捕了一些鱼,制成腌鱼,送给家中的老母。      他以为母亲会高兴的。然而,他错了。看到送去的鱼,母亲很不高兴,严厉地批评他说:     “你身为渔官,竟私自将官家的鱼拿回家里来,你也不怕旁人对你有看法?你赶快把鱼给我退回去,这种不义之财,我绝不能收!”     孟仁接受了母亲的批评,将鱼原封退回。     在母亲的教育下,孟仁为官以清廉闻名,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终生的教师。孟仁的母亲从他小时侯,就注意对他进行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而且,在孟仁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注意对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孟仁一生成长的引路人,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佩、值得后人学习的母亲。      选自《家风正子孙兴》作者:赵忠心  语音:小瑛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上一期: 清明节忆父(独舞者)
下一期: 望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