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想起妈(薛文法)

清明节想起妈(薛文法)

2017-04-06    10'33''

主播: 小瑛🍙

36 1

介绍:
散文\ 薛文法  又是一年清明节,怀念亡人感深恩。 手捧两柱香,望着桌上妈的遗像,她慈祥的面容略显拘谨。 点燃香,缕缕青烟袅袅直升,缭绕盘旋,久久不肯离散,犹如我无尽的思念。冥冥之中,妈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从妈在世一直到离开人间,让我们兄弟姐妹愧疚于心的是,竟然不知道妈的生日是在哪一天。 正缘于此,所以我们从没有给妈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我们曾千方百计地向她打探询问,她总是笑着说:“花那些闲钱有什么意思,平时吃好喝好就行了。” 妈活了七十又五春,一生养育四男一女。她生性耿直,善恶分明,一是一二是二,不会编圈转弯,花言巧语。家里一贫如洗,全靠她和爹辛勤劳作,白手起家。吃的是粗粮淡饭,穿的是棉布衣衫。 曾听爹说,家里住的是几间土坯房,墙是用拌了麦草的泥垒的,脚底下就是与土地亲密接触。妈每天扫地时,一扫一大堆土,她总盼望着什么时候才能在青砖地上扫地,再也不和土打交道了。 就是这样的土房子,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夜里,后檐墙竟轰然倒塌,妈抱着年幼的哥哥,蜷缩在前檐的一个角落里,如同母鸡护雏。最后不得不寄居在别人家里。 妈成天为了这个贫瘠的家忙个不停。男人们在地里干上一晌,回家还能在炕上歇个午觉。可是妈也在地里累死累活,回家还要拉起风闸拐,给一家人做饭。 妈为了贴补家用,深夜还纺棉花织棉布。经常是我们一觉醒来,还听到嗡嗡嗡的纺车声或是吱扭吧嗒的织布机声。 曾几何时,妈牵着我的小手,背着一捆棉布,到北山根下的化峪去赶集。那时候我总觉得道路真是太漫长了,走啊走,还是走不到。妈背负重物,额上渗满了汗珠。到了集上,和山里人常是为一寸布或是一分钱讨价还价,为的是多给家里挣点零花钱。 妈有时也用手绢裹着家里母鸡下的几个蛋,到代销点去换几两盐或者酱油。 哥哥们渐渐长大成人,要娶媳妇结婚。高昂的彩礼常常让妈百般熬煎。我亲眼看到一次我们全家正在吃饭,媒人找上门来,说女方还要加几十元钱的彩礼。妈放下碗筷,当即痛哭失声,让我们的心里也倍感难受。 我也曾看见,读高中的三哥每次去学校,要拿五元钱的伙食费,妈愁眉苦脸,犹豫了半天才掏出钱给了哥哥。 我是家中的老小,本应是个娇娇蛋。可是妈对我说,她原本打算再要个闺女,替她干些家务,减轻她的负担没想到又是一个老小子,她说其实我就是个多娃子。可她嘴上这么说,其实还是把我当成宝。 小时候我嘴馋,买什么的过来我都想尝一口。妈也不是见啥买啥,信惯我。比如卖冰棍的一根五分钱,我要不在她跟前磨叽上大半天,她是不会利利索索把钱给我的。通常情况下眼看卖冰棍都要推车走了,她才给钱让我去追人家。 我长大后知道,妈何尝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痛痛快快地花钱呢,关键是家里太没有了,她要为全家的生计考虑呀! 妈终日忙碌,积劳成疾。她的病其实是有先兆的,只是她始终没有说,也怪我们做儿女的太粗心大意。妈去世后,听本家一个嫂嫂说,有天夜里她到我家串门,和妈拉拉家常。其间妈出去解手,竟半天不曾回来。原来妈是昏倒在厕所里了,迷糊了老半天才醒来,但她像没事一样,谁也没有告诉。 终于在1989年的农历七月的一天,妈得了脑血栓,住进了新绛医院。 出院后,妈的病恢复得挺好,除了左腿走路时有点撇以外,其他与常人无异。她仍然给全家人做饭,闲了与众邻居抹抹纸牌。 2001年,大哥盖房子,妈替他管了几顿工人饭,估计是上了火,旧疾复发,经过输液打针,走路拄上了拐杖。再后来,又拄上了杌子方能行走。 我有了儿子驰娃和女儿茉茉,每当孩子在院里顽皮淘气时,妈坐在门边叫我赶紧去看。我开始还积极响应,后来就觉得妈有些厌烦,总是爱理不理的,态度也很生硬。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妈连话也说不成了,只会发出简单的词语。我再也听不到她呼唤家人和孩子的声音了,真后悔以前对妈的不敬。 感谢爹对妈的精心照管,吃喝拉撒他都细致入微,尽心尽力。但是他也有管得烦躁的时候,当爹不耐烦时,就会骂上妈几句。妈委屈难忍,哭了起来。我们做儿女的心如刀割,难道妈愿意这样吗?我看到别人的妈轻手快脚,走路如风,我心里就觉得老天真是不公呀!为何让我的妈饱受疾病折磨之苦。 到了最后,我们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在你身边,看着你吃得一天比一天少,身体一天比一天瘦,把一个健康的妈折磨得皮包骨头。由于我们的不小心,让装着热水的瓶子烫伤了妈。这对妈来说真是雪上加霜,看着妈痛苦的样子,我们做儿女的自责连连,心里难受至极,真想替你承受这些罪。妈,您的苦难何时是个头呀! 现在,我再也听不到妈谆谆教诲的声音了,再也看不到妈慈祥和蔼的面容了。只有在清明节向您道一声:妈,您九泉之下安息吧,儿女们会永远铭记您的恩情! 最后,附上妈的一段碑文权作是此篇文章的总结。 贤哉吾母,性温淑娴;和睦族亲,与人为善;侍奉公婆,尽孝床前;哺育儿女,倾心沥肝;一日三餐,锄割地畔;喂猪养鸡,织布纺棉;身心交瘁,忧愁熬煎;积劳成疾,沉疴廿三;病痛折磨,苦不堪言;七五离世,儿女肠断;恩深似海,铭记心间。 薛文法,1972年生人,河东后稷人氏。自号汾滨儒生,运城市作协会员。出身农耕之家,执教私立学校。生平酷爱文学,作品寥若晨星;多为零碎平凡之作,鲜有鸿篇传世巨著。耳听经济大潮激荡之声,身守孤独贫瘠纯洁之地;坚持不懈,乐耕不辍,采枣花之香蜜,书多彩之人生! 朗诵:小瑛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