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儿童教育(1~17)
1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生长。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2
把儿童看做"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3
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也认为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不过,什么是好父母,人们的观念截然不同。我自认为是一个好父亲,理由仅仅在于,当女儿幼小时,我是她的一个好玩伴,随着她逐渐长大,我在争取成为她的一个好朋友。至于在我们之间,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还真分不清楚,我只能说,我从她那儿学到的,决不比她从我这儿学到的少。
4
人的智力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和思考能力。随着理性能力的觉醒,幼儿对于周围的世界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欲望,在我看来,重视、鼓励孩子的发问和思考,和孩子进行平等的讨论,是父母在孩子的智力教育方面所能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
5
让孩子真正喜欢上智力生活,乐在其中,欲罢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是智育的最大成功。在这方面,父母的榜样能产生显著的作用。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6
人的智力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理解力、想象力等,而这些因素实际上是互相勾连、同生共长、相辅相成的,其间并无明确的界限。说到底,根子只是一个,就是天赋的理性能力,它们都是理性能力活跃的不同表征。因此,最根本的智力教育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足以鼓励、促使、帮助孩子的理性能力保持在活跃的状态。做到了这一点,上述各种智力因素的蓬勃生长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
7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识的灌输。当然可以教孩子识字和读书,不过,在我看来,这至多是手段,决不可当做教育的目标和标准,追求孩子识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诗,甚至以此夸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
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究竟有无价值,完全要看结果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活跃的理性能力是源头,源头通畅,就有活水长流,源头干涸,再多的知识也只是死水。
8
对于孩子的智力教育,我不是一个很用心思的家长,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不过,我比较有心,会留意孩子的智力闪光,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事实上,幼儿理性觉醒的能量是非常大的,一定会有好奇、多问、爱琢磨等表现,所需要的只是加以鼓励,给他一个方向,使他知道这些都是好品质,从而满怀信心地继续发扬。相反,倘若对于自然生长的智力品质视而不见,却另外给他规定一套人为的标准,他在智力发展的路上就难免左右失据、事倍功半了。
9
今天的家长都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在现行教育体制的框架内,如何尽量减少其弊端之害,保护孩子的健康生长。有的家长采取决绝的态度,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教孩子,我认为这种方式弊大于利,使孩子既失去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又不能受系统的基础教育,而这两点对于孩子的心智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也不应该让自己和孩子完全被这个体制牵着走。有限度地顺应应试体制,同时在其中最大限度地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戴着镣铐争取把舞跳得最好,也许是无奈中的最佳选择。
10
我坚持一个原则:不给孩子报任何课外补习班、辅导班、特长班、提高班。我之所以如此坚决,理由有三。其一,孩子的课余时间已经非常有限,决不能再给她增加负担,我要捍卫她的休息、玩耍和课外阅读的时间,这也就是捍卫她的健康、快乐和真正的优秀。其二,我看透了这类班,料定它们没有多大价值,即使在应试上也基本如此,在多数情况下,只是把课内的教学内容提前讲授,反而打乱了知识的内在秩序,不利于理解和吸收。其三,我甚至对这类班深恶痛疾,因为我清楚,它们是当今寄生在应试教育上的整个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对于加剧教育不公平和教育腐败起着恶劣的作用。
11
面对应试教育有两种方略。一种是完全把赌注押在应试教育上,竭尽全力让孩子成为优胜者,如果赢了,不过是升学占了便宜而已,如果输了,就输得尽光。另一种是把重点放在素质教育上,适当兼顾应试,即使最后在升学上遭遇了一点挫折,素质上的收获却是无人能剥夺的,必将在孩子的一生中长久发生作用。
其实,根据我的体会,只要真正注重素质的培养,孩子有了好的智力素质,应试会是相当轻松的事。智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其效果也一定会体现在需要运用智力的一切事情上,包括功课和考试。所以,以素质的优秀为目标,把应试的成功当做副产品,是最合理的定位。
12
应试体制的弊端有目共睹,业已引起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但积重难返,改革之路艰难而漫长。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不是无能为力的。把主要力气花在素质教育上,向应试教育争自由,能争到多少是多少,在应试体制面前保护孩子,能保护一个是一个,这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一种责任。在一切战争中,保存和发展有生力量是一个基本原则,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战中也是如此。
可以确信,抗争者的队伍壮大了,两种教育之间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变化,应试体制要不变也难了。现在它既然已经失人心,那么,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它也失天下吧。
13
问:你是学者,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也有教育的方法。一般人怎么办?
答:从根本上看,对孩子的教育取决于父母的价值观,而不是职业和文化水平。同时,要教育孩子,父母自己的确也需要提高。你花时间为孩子赚钱,为什么不能花时间为孩子提高自己呢?
14
在孩子的性格培养上,我的做法是顺其自然,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对优点予以热情的肯定,对弱点予以宽容,点到为止,常常还一笑置之,如此为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空间。
所谓性格的培养,决不是要把原本没有的某种品质从外部植入,而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固有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用优点来制约弱点。天下谁没有弱点?只要优点在发展,有一些弱点又算什么?只要把弱点限制在适当范围内,从而减少其危害就可以了,而发扬性格本身的长处便是抑制其短处的最佳方法。
15
幼儿都会表现出艺术上的某种兴趣和能力,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长大了都要成为艺术家,都能成为艺术家。做艺术家必须有天赋,而单凭幼儿期的兴趣是不能断定有天赋的。幼儿期艺术活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心智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使幼儿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得到良好生长。这本身就是重大收获,不管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这个收获都会在她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孩子在艺术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我都给予热情的鼓励,至于将来的发展会如何,则完全不予考虑。我的原则是:兴趣为王,快乐生长。孩子喜欢就行,高兴就行,一切顺其自然。
在我看来,长期强迫孩子学习一门艺术,是完全违背艺术的本性的。这样做往往是出于强烈的功利目的,最后即使培养出了一个艺术上的能工巧匠,付出的惨痛代价却是不可治愈的心灵创伤和人性扭曲。
16
在幼儿园里,在小学里,人们常常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训话,说一些套话和官话。这种做法,撇开别的坏作用不说,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是恶劣的干扰,严重地败坏了孩子的语言感觉。幼儿的心智生长和语言学习本来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自然过程,现在硬是插进了这些抽象、人为、生硬的语汇,它们在孩子的经验中没有任何对应物,却被要求经常和熟练地言说。这就好像在孩子的精神的胃里投入了一些无法消化的坚硬的石块,其结果只能是导致精神上包括语言上的食欲不振和消化紊乱。
17
无论一个什么道理,只要是适合于给孩子讲的,就一定要用孩子懂的话说,也一定能用孩子懂的话说。对于大人来说,这同时也是自己把道理真正想明白的过程。如果孩子不懂,往往说明大人自己没有想明白,或者更糟糕,说明这个道理根本就不适合于给孩子讲,甚至根本就不是道理。
说孩子懂的话,不要说孩子不懂的话,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懂孩子。我常常发现,正是那些不懂孩子的家长和教师总在说着孩子不感兴趣因而听不懂的话。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个要求看做一项教育原则,以之来判断教育内容是否恰当以及教育者素质的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