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升级第11课~种下爱的种子,孩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幸福升级第11课~种下爱的种子,孩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2023-10-27    14'47''

主播: 吐故纳新681

112 3

介绍:
幸福升级第11课 种下爱的种子,孩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一粒种子,是什么力量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一粒种子之所以能长成参天大树,种子本身的能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土壤、阳光、雨露,链接上天地的能量。 那么,在孩子成长的轨迹里,最关键的几步在哪里呢?当明白了这个真相,我们就更有自信、更有力量举起孩子,让他们走向成功。 如何让孩子走向成功?有三个关键点。 一、相信的力量 面对孩子,父母的自信很关键。1504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创造了著名的雕塑《大卫》,教皇问他如何创造出伟大的雕塑作品时,米开朗基罗回答说:“大卫原本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非大卫的部分去掉了。”这个回答揭示了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也就是真相,它会作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谁也不例外。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卫,都该去掉多余的部分。那多余的部分又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身上不好的毛病,也就是问题,这些问题会让你烦恼、痛苦、生气、不安等,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不明和贪欲。太算计眼前的一点利益得失,往往因小失大。 与米开朗基罗同一个时代的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又一次揭示了人生的秘密和真相--“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阳明先生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意思是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圣人,只是不自信,不相信,就把这个圣人给埋没了。如同大卫原本在石头里,只是把非大卫的部分凿掉。我们是这样,孩子也一样,原本都是很伟大的,有无尽的潜能亟待开发。 就如一棵参天大树的种子,只需要链接天地的能量,就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家长不用替孩子成长,孩子自己会成长,我们做家长的,理解了这句话,就对孩子充满了信心。因为孩子心中本有无尽的宝藏、无尽的潜能、无尽的美德亟待开发。 非大卫的部分是什么?埋没心中圣人的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私、贪欲,内心的宝藏看不见,不相信,外面的名利就成了自己追逐的全部,看不见大海只争夺浪花,这正是人们的悲哀。 曾有一位母亲哭着打来电话说,27岁的儿子天天不上班,窝在家里玩游戏,花钱靠网贷,父母替他还账,实在无法忍受,不知该怎么办。 通过学习,她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出在她自己这里。于是,她很真诚地给儿子发了一条信息:“儿子,都是妈不好,妈会改的!”她都没想到,这条信息好像让自暴自弃的儿子有了感觉,后来,她在忐丕不安中接到了儿子给她回的信息:“妈,我也会改的!”到现在我还记得她当时激动、兴奋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良知,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宝藏亟待开发,家长就是要无比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好的,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生命力。把这份信心传递给孩子,从小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大我的种子,引导孩子做大人、成大事,这就是我们的自信,也是我们的责任。 问自己,自信有几分? 二、给孩子深深种下爱的种子 种下一颗爱的种子,让它在心中发芽,让孩子体会到爱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将好东西与他人分享所带来的幸福。对孩子的教育当从正确的引导开始,让孩子从小学会爱父母、爱长辈、爱他人、爱这个世界。 相信爱,尊重爱,拥有爱! 当爱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萌芽,他们会体会到爱他人所带来的愉快与幸福,不怕种子渺小,只要扎根在土壤里,就能链接大自然的强大力量。快乐的真谛其实很简单!在心里播下一颗帮助他人、爱他人的种子,会收获一生的快乐和更多人对你的爱。 生命本是一种回响! 一位妈妈说,她教导年幼的孩子吃好东西的时候要先给别人。有一次,妈妈把洗好的葡萄放在小盘子里给他,两岁半的孩子端着小盘子一个一个分,先分给爷爷,再分给奶奶,馋得流着口水一直分。最后,妈妈说可以坐下来吃了,大人们都拿出一粒葡萄放在他的小盘子里,结果他的小盘子葡萄最多。这正是《道德经》所讲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在这个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分享爱才会收获爱。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种下一颗关爱他人、利益他人的种子,孩子就能体会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也就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开阔。 每个人心灵所能感知的信息是远远大于人的外面感官所能探测到的,心灵世界有着无限宽广的空间,其间的奥妙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只有亲身体验,感知过才能体会出其中的美妙。能带着孩子从小践行,这是父母对孩子深厚的爱。 三、父母千万别代替孩子成长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从小就让孩子把时间花在学习功课上,把学习搞好,未来考个高分,上个好大学,谋得一份好工作。 一位妈妈对孩子说:“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为了让孩子专注于学习,妈妈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大事、小事,直到上初中,孩子还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衣物,当然更不会做饭,生活中的很多基本技能都不会。孩子按照妈妈的规划成长,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妈妈也很体面,觉得自己的教育成功了。后来,孩子住校、出国,没有能力独立生活,吃了不少的苦头,才把那些落下的生活技能慢慢补上了一些。 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孜孜以求的是让孩子心灵的全部活力都花费在各门功课上,那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分数代替不了生活的全部,一个不会劳动、只是学习好的孩子,将来想有出息、成大器,是很困难的。目前,这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深思。家长爱孩子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这种包办式的培养,代替孩子成长的做法,压缩了孩子的世界,会使孩子在生活中产生依赖,被动而丧失了开发心中宝藏的机会。 别人代替走的路,还得自己重新走。 把所有的精力聚焦在学习上,并没有对生命意义的完整认知,将来在学习上很容易产生被动和消极的情绪。做父母的要加紧补课,要开阔自己的胸怀,要放飞孩子,让他们勇敢地走在天地间,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大有作为。 孩子心中拥有无尽的生命力,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参天大树的种子,放手让孩子去接受风雨的洗礼,享受阳光雨露的滋养。这棵参天大树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长成一片森林,郁郁葱葱,年复一年。 老人和野鸭的故事 有一只野鸭,秋天的时候脚受伤了,不能飞往南方过冬。一位老人看到了就给它每天送食,喂了它一个冬天。到了第二年,野鸭觉得留在原地也能过冬,还有现成的食物吃,索性就不再往南方迁徙了,它的同伴知道后也留了下来,老人继续养着它们。后来,更多的野鸭冬天都停飞了,老人的粮食都不够野鸭吃了。再后来,老人去世了,那年冬天,一大群野鸭都在原地挨饿受冻,十分凄惨。 这个寓言故事发人深省。如今,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众多的学习项目,音乐、绘画、舞蹈……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但这种越姐代厄只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感,将来可能在学习上产生被动和消极的态度。 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一个孩子如果什么事情都没经历过,只是学习好,将来成大器是比较难的。 如果从小到大,家长替孩子什么都做好了,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信心把事情做好。寓言中的野鸭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最后送给大家三句话: 第一句,相信孩子,父母越坚定,孩子越强大;第二句,让爱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三句,包办是父母替孩子成长,是父母压缩了孩子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助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把一个又一个良善的种子播撒在心田,孩子未来的人生必定结出累累硕果。种子的成长如此,人生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