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温柔,可缓缓归矣-热风

夕照温柔,可缓缓归矣-热风

2017-02-04    09'28''

主播: 巫山中学电台

2501 18

介绍:
有人说人生布满华丽的辞藻,这个年龄的我们,在错落无秩的风雨人潮与一次次怨怼与失落中,以至于繁忙得快要忘了需要安顿的心,你是否也一样。 树影婆娑的校园无处不弥漫着草木的香味,我们一次次走过的拾光阶满是岁月的痕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青苔斑驳闻讯而不知晓。厚重的教辅书和沉重的考试压力让有的人快要喘不过起来,每天三点一线穿梭在校园,沉默着一次次坚定自己的信念,而有的人还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肆意挥霍着青春,可悲的是,大家似乎都忘了停下脚步去看看,林荫密布的校园里,也有着穿林打叶的声音,也有着日照西斜的温柔。 说真的,附中的校园有些大,大得我都没有走完过,我找不到格致楼,甚至在万象楼都会迷路,但我一般不往楼层里跑的,我比较喜欢靠在靠在凌江园的栏杆上,或者漫步在某个不知名的石板小路上,因为不想忽视掉将残未残的落花,不想错过岁月所刻画的每一个痕迹,所以格外认真,因为我知道,它们转瞬即逝。只是我没有认真走遍每一个角落,或许怀揣着与我同样心思的你,也是如此感慨的。我天生宅,一整天下来,几乎没有踏出过教室;不过我很羡慕窗边的同学,从岱宗楼一楼教室的窗口望出去,枝桠一层层重叠覆盖,微风掺香,鸟上枝头,那似乎是我所向往的所谓净土。 可能在仓促的尘世里,我没有“拂剑朝天去”的潇洒,也没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只是不希望人们活得太匆匆。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个美院的姑娘,凭着对自然与平静的向往,在大山深处搭建起了一片300平方的人间“仙境”,她用植物制出件件小物品,无不含着她对待生命的温柔与细腻,对待岁月的柔软与平静。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清欢”,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其实,所谓的心平恬淡,宁静安和,并没有多么遥远,心有多大,只在于自己而已。小区里有一个池塘,溢满浑浊的水,上面满是飘落下来的枯叶,可能是长年污秽累积的原因,石砖爬满了青苔,水已经变了色,一眼望下去找不着底。大人总是告诉我们:“离池子远一点,那里面很深很深,会淹死的。”我们只好乖巧的点点头。长大后跑去看,奈何我依然没有找到池子的底,在我心中,那池塘大概没有十几米也有个七八米的样子吧。直到这些天小区搞装修,放空了满塘子的水,我才发现,那很深很深的池塘最多也就和我一样高,只是水太浑浊,我看不见,看不清,那时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充满好奇的样子,不知又有多少人把这座池塘当做深不可测的样子,甚至是直通江河。心有多大,池就有多大,只是看不清,可它一直存在。 其实,每天三点一线步履匆匆的人,可以选择去图书馆,那似乎是一个可以让心沉淀下来的地方,至少不会再感到浮躁。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人,也可以抬头看看,虽然这个世界有时会让你感到怀疑,尽管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公平的存在。但是微风拨过的鲜花绿草,并不比你中路下路一条河中的草丛差;一个真挚的微笑,也怕是胜过了你一脸冷漠隔着手机屏幕发送的一条条短信。活在旧时光或者是焦躁着未来的人,你才在当下,你还有当下。不可否认的是,对有些人来说,人性就是如此不堪一击,生活仿佛是孤独深海中的微弱光芒,世界就只剩下了夜晚大街小巷的灯影车光,喧嚣马龙,身在人世像被荆棘包围无力挣扎。而有些人却能在相同的环境里看到一幅如诗如画:有人怀揣着理想继续共生命与世界的的慷慨与繁华相爱,能在旅途中看到“此心安处是吾乡”,夜晚星光渺茫却不肯放弃希望,灯影下的路人匆忙,却能在他眼睛里看到坚定在闪烁,独守一份平静,让俗世中的我们过得再平缓些,再自然些,再慈悲些,再坚定些。 活着,每个人都在忙碌,好多人不敢休息,不敢停下,怕被时代远远甩在后面,焦躁、不安、压抑、紧张,惶恐,无非是自己在给自己一点点的增添压力,寻着走过的路途折返,谁又能找回心灵的节奏...... 趁现在的我们,还不至于走马观花,请放慢一次匆匆的脚步,看一看又一天的校园,听一首舒缓的歌,留一片属于心灵的净土,也好去寻一个归去来兮的田园。正如于丹所言“寻到世界平衡的艺术,心不乱,世界就在你手中。” 在这个年龄,在一次次怨怼与失落中,请安顿一下繁忙得快要麻木的心,如《庄子.天道》所写“水静犹明,何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定,静,安,得。”这是人生的频率,是岁月的频率,是我们的频率,不要走得太匆匆,夕照温柔,君可缓缓归矣。 文 |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刘森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