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十一年,这一年,嬴政和李斯同时把眼光都看向了国际,启动了消灭六国的计划。而秦国最担心的是什么呢?
就是六国联合起来抗秦。
所以,秦国一方面要用武力来对抗六国,另一方面又需要合纵之士游走六国,想办法破坏六国结盟,而李斯负责的主要就是后者。
对于先开始攻打哪个国家,李斯的想法是韩国,因为当年郑国名为修水渠实为当间谍这件事,正好可以出师有名,而且韩国弱小,又离秦国近。
而嬴政的想法是先攻打赵国,为什么呢?
韩国弱小,攻打下来,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国威。最终,第一步以李斯的提议迈出。那就是扬言要灭掉韩国,但是却没有行动,来试探下其他五国的反应,而后再做出下一步行动。此时的秦国既有像蒙恬、王翦这样的名将,又有如李斯这样的谋臣,而此时的六国,却人心不齐。
嬴政十一年,赵王放弃合纵,就是放弃和其他国家结盟,开始攻打燕国。而秦国开始攻打赵国,名义上是为了救燕国,最终的结局以秦国胜利而告终。
赵国经过了这一战,从此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而赵王想攻打燕国,其实这是李斯在背后派人游说的功劳。
自此,赵国作为同盟国的发起者,却率先背叛盟国,即便是齐、楚两国都不敢再相信赵国。也许大家会疑问,赵王又不傻,为啥还要攻打燕国呢?
其实,当时的六国国君还有一个幼稚的想法,就是吞并六国之中别的国家以增强自身国力,而后和秦国一比高下。李斯正是利用了赵王的这点小心思,成功游说赵国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嬴政十三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赵国当时没有人可以担当主帅,国家存亡之际,只得请出了常驻雁门关防备匈奴入侵的大将李牧。
嬴政十四年,秦国和赵国再度开战,李牧一路追击,收回两城,这是七国之战中六国少有的胜仗。
此时,发生了一件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这就是“韩非入秦”。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也就是韩国国君的儿子。在之前我们提到过,韩非是李斯当年拜荀子为师时的同学,才华横溢,名满天下。
不过韩非虽然是韩国公子,但韩国的国君并不重视他。反而是秦王嬴政一直觊觎韩非的才干,想要为我所用。
此时韩非来到秦国,一方面游说秦王不要攻打韩国,一方面也想向秦王进言,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过,他提出的“称霸”,和秦王与李斯想要的“王天下”,也就是统一六国的目标相去甚远。
这么一来,韩非纵然和李斯是同窗好友,但是两个人却站在了政治的对立面,注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后来发生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李斯和姚贾联手陷害了韩非,将他毒死在狱中。韩非一死,韩国再无抵挡之力,主动称臣。
嬴政十五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再次临危受命。
嬴政十七年,韩国灭亡,赵国遭遇大旱。
嬴政十八年,秦国仍旧是只奔赵国而来。眼看着两军相持不下,王翦和李牧又都是名将,李斯派人游说赵王,说服了赵王身边的人,称李牧已经归顺秦国,可惜一代名将,就因为赵王轻信,被杀死在家中。
没有了李牧,嬴政十九年,王翦攻破邯郸,赵国灭亡。
嬴政二十年,因为荆轲刺杀秦王之事,嬴政给王翦增派十万大军,消灭燕国。
嬴政二十一年,燕国被打到辽东地区,根本不足为虑。然后,秦国的主攻目标转移到了楚国。
嬴政二十二年,秦国同时进攻楚国和魏国。魏国弱小,很快就灭了。而楚国当时算是唯一还有战斗力的国家,楚国一灭,天下一统局势就定了。
嬴政二十三年,秦国六十万大军发兵攻楚,楚国大败。
嬴政二十五年春天,秦国最后一次兴兵作战,燕国亡,代国亡。至此,六国只剩下齐国。齐王开门投降,齐国就此灭亡。
嬴政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天下一统,六国归秦。
这一年,离李斯提出一统天下的构想过去了二十三年。此时李斯五十六岁。嬴政三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