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我们接触了《八识规矩颂》的原文,并大致用白话文解析了前五识的意思。
这里关于前五识的一些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刚开始会感觉拗口,多读几遍也就相对容易体会的。难的是后面四句关于修证的。这个需要起修后验证,我们暂时可以先做一个了解。
需要强调一下,以“言下顿悟”来说,大致上十分之八九悟到的是形而上的,道的清净,精神上、心境上的清净一面。这个肉身身体是转变不了的。所以我们普通打坐修身养性,得到一种心境的清净或者自己觉得妄念都不起了,很清静。七天也好,半个月也好,三个月也好,一年也好,甚至再长些时间,一念清明很自在,这些是第六意识的境界而已,与前五识的转变一点也不相干,是第六意识的偶然境界而已。
千万不要认为第六意识的这一点清明就是道了。当然第六意思清静面呈现了,对一些东西的理解上会容易些,或者看经书也能看懂了,很多深奥的道理似乎也通了。思维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窗一样,有了新的视角和领悟。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成长,但如果认为这就是得到成FO了,那我们又给第六意识给骗了,统统落在了“法执”上,连个“法空”都没有做到,这个尤其需要注意。
现代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身体知道答案或是叫我们的身体是有记忆的。这更多的时候,是提醒我们不要被第六意识,头脑意识的障眼法给障住了,而忽略了前五识的传递的一些信息。
我们也知道前五识的转变是由心念的转变而转变的,所以,前五识和心念的连接是非常深的,也是相对直接的。就如一棵树,它的枝叶是否茂盛,除了树干的粗细相关,最根本也最直接的是它的根系是否足够发达。
有本书叫《心理学自我防御机制101项》,可见我们的头脑意识,是多么擅长防御和伪装,而防御往往第一个是先骗自己。自欺,欺人,被人欺,自我几乎天天干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