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性客体与过度现象 1

过渡性客体与过度现象 1

2021-05-12    08'15''

主播: 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127 0

介绍:
大家好,我是知了,今天开始第二十讲《过渡性客体与过渡现象》。过渡性客体和过渡现象,是英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提出的两个概念,我认为它们是从一个不同以往的角度来看待我们人类内心世界的入口,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将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是过渡性客体及过渡现象,它对理解我们人类内心世界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通过过渡现象的理论来帮助我们理解来访者。 温尼科特既是一位精神分析师,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通过对上万对母婴的观察,他发现在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常见的现象,这些现象包括:小宝宝用另一只手拿着一件身外物,比方一条床单或一条毯子的一部分,跟着其他手指头一起放进嘴巴里;小宝宝用某种方式拿着一块布并吸吮它,或者并没有真的吸吮它。再如小宝宝自言自语的情况,伴随着“喃喃”的声音,牙牙学语,或发出肛门的噪音等等。温尼科特把这一切统统称为过渡现象。如果我们观察一个刚出生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在他入睡的时刻,可能会使用某个客体,或出现某个现象,比如一条毯子、绒被的一个角,或是一个字或一首曲调,或一个怪癖等等。这个客体在小宝宝入睡时变得格外重要,这是它抵抗妈妈不在身边的焦虑的一种防御,温尼科特把它叫做过渡性客体。 具体来说,过渡性客体在婴儿心里的重要性可能是这样的:婴儿认为自己有权利任意支配自己所拥有的过渡性客体,这个过渡性客体会得到深情的拥抱,也会被激动的疼爱和拉扯,甚至因而支离破碎。它永远不许改变,除非是婴儿自己改变它。它必须经得起小婴儿本能的爱和恨与不折不扣的攻击;同时,在婴儿眼中,它必须给人温暖,或者可以动,或者有质感,或者做点什么来显示过渡性客体的活力。最早的时候,婴儿可能会通过口欲期的本能驱力比如吸吮自己的大拇指等等表现来呈现出过渡现象,随着婴儿的慢慢长大,孩子就会使用毛毯、泰迪熊等毛绒玩具充当过渡性客体。在温尼科特看来,过渡现象的模式大概从4到6到8到12个月左右开始显现,温尼科特打趣地说他这么说是故意预留广泛变化的空间。言下之意是,妈妈不用过于焦虑自己孩子过渡现象的出现时间。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两个温尼科特的个案,他们是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兄弟,我们可以从他们在刚出生头两年的成长经历来区别一下什么是过渡性客体,什么不是过渡性客体。 小强,如今是个健康的男人,他在成长的路上曾有过一番挣扎。小强出生后是母亲亲自带的,小强是她的第一个孩子,所以那个时候母亲并没有做母亲的经验,所以母亲受到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在独立照顾小强的过程中,时常感到焦虑。她非常看重母亲这个角色,亲自喂小强吃了20个月的母奶。她觉得小强吃母奶太久了,可是他很难断奶。小强从来不吸大拇指,也不吸手指头,所以断奶时,他根本没有东西可以依靠。他从来没有吃过奶瓶或奶嘴或别的事物。他很早就对母亲有非常强烈的情感依恋,他需要的是母亲本人。从2岁起,小强接受了一只毛绒兔子,他对这只兔子的关怀和兴趣后来转移到真正的兔子上。这只特殊的毛绒兔子陪他到5、6岁左右。我们可以说,毛绒兔子是个安慰品,可是它从来不曾具有过渡性客体的真正特质。它从来不曾像过渡性客体那样,变得比母亲更重要,真正的过渡性客体会几乎成为小婴儿的一部分,形影不离,无法分开。小强在20个月大断奶时引发的焦虑,后来使他出现了气喘,过了很久才慢慢康复。对他来说,找一份远离家乡的工作十分重要。他对母亲的依恋至今仍然十分强烈,但他还算正常,也算健康,小强至今还没有结婚。 小强的弟弟小明,从头到尾的发展都十分顺利。如今他已经长大成人,有了3个健康的小孩。小明出生后吃了6个月的母奶,就轻轻松松地断奶了。小明在几周大就开始吸吮大拇指,这使他比哥哥断奶更容易。断奶后,约莫5、6个月大时,他养成一个习惯,喜欢摸毯子尾端的角角。只要角角的地方有羊毛出来,他就很开心,他喜欢拿这个角角来给自己的鼻子挠痒。这条毯子很早就变成了他的“巴”,还记得吗我们刚刚说婴儿自发发出的声音,也是过渡性客体。到了1岁大时,小明就能够用一件有红领结的柔软绿色运动衫来替代毯子的角角。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安抚奶嘴,不像他的哥哥,只是一个安慰品而已。这个客体始终可以使他安静,这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过渡性客体的典型例子。当小明还是男孩时,只要任何人把他的“巴”拿给他,他就会把它塞进嘴巴,焦虑就立刻消失。事实上,这时如果接近睡眠的时候,他在几分钟内就可以睡着。他吸大拇指的习惯也同时存在,一直持续到他3、4岁大。他现在当爸爸了,对小孩吃大拇指和使用他们的过渡性客体的习惯,也十分感兴趣。 可以看到,同一个家庭里长大的两个男孩儿,大哥在早年无法享受过渡状态而出现断奶的困难,一生对妈妈有着强烈的依恋;而弟弟却可以通过过渡性客体在早年顺利断奶,成年后也可以组建自己的家庭。从这两个兄弟的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断奶与过渡性客体使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当然我们这里指的断奶既是指身体的断奶,也指代心理意义上的断奶。如果有过渡性客体的辅助,婴儿断奶要显得容易些,因为婴儿可以享受过渡的状态,不再只把关注力放在妈妈身上。相反地,如果没有过渡性客体的帮助,孩子在断奶的问题上可能就会持续一生。 讲到这里,你也许会猜想,那过渡性客体中的过渡指的就是,帮助婴儿缓解从有妈妈的**陪伴过渡到没有妈妈的**陪伴的焦虑吗?可以这么理解,但这还不是全部。那过渡性客体,过渡现象中的过渡指的究竟是什么,它在一个人自我发展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仍要回到早年我们出生的最初几个月,我们对**的体验这个角度展开。 一开始,如果母亲能够完全投入照顾,足够好地配合婴儿的需要,这给婴儿产生了幻觉的机会,这个幻觉是婴儿会把母亲的**当成婴儿的一部分,仿佛**在小婴儿魔法般的控制之下出现。此时,婴儿全能的体验是一个事实。其实,一开始婴儿并不晓得自己要创造什么,只是在婴儿需要的时候,母亲及时出场,母亲本能地用她的**喂养婴儿,在如此天衣无缝的时机出现的**,才能被婴儿感知到。婴儿被满足之后,便会以为外在现实符合了它的创造能力。在这里,母亲所提供的,和小孩可能产生的想象之间,有个重叠。这个重叠的地方,便是过渡性客体和过渡现象的功能,即让每个人从婴儿的时候就拥有一个不会受到挑战的中间体验地带,温尼科特也会把它称作潜在空间、中间地带、第三空间等,而这个中间地带指的是,母亲给婴儿的原初的全能感与对现实充足的客观认知之间的地带。也就是说,在婴儿和母亲重叠的这个中间体验地带里,母亲从和婴儿合为一体的状态,过渡到被婴儿当成可以认知而非想象的客体。在这个中间体验区域,婴儿一方面感到自己的全能控制,感到安全,另一方面也是看到母亲是不同于我的另一个客体的起点。 好了,谢谢收听,我们很快再见
上一期: 抑郁
下一期: 过渡性客体与过度现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