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知了,今天我们继续《精神分析师的特质与能力》。
6、忍受不确定性和模糊不清的能力。
我曾经问过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前副主席、挪威精神分析师Vavin博士:最近20年,你觉得自己在专业上最大的进步是什么?他回答说:能够在不清楚自己和来访者关系的情形下,继续工作。
不确定性制造焦虑。能够忍受焦虑,是对咨询师特质的基本要求。除了忍受之外,咨询师焦虑时可能采取的不恰当方式是,过于急切地寻找确定性,希望尽快地理清跟来访者的关系。这样做并不恰当,理由是,这会逼迫来访者虚假合作,并以“逃入健康”的方式满足咨询师的需要。
7、独当一面的能力。
精神分析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孤独的职业,日复一日地一个人独自面对来访者和他的问题。在50分钟一个时段的治疗中,他没有任何外援,一切都要自己作出判断和采取行动(语言干预),并且要完全地为自己的行动负责。这就需要咨询师有相当独立的人格,能够不需要请示或指导就能“乾坤独断”。当然,在分析之外,是需要找督导师的。
8、对移情的觉察能力
移情是指来访者把早年的关系转移到跟咨询师的关系中,所以准确的翻译应该叫“转移关系”。对移情的分析,可以让来访者意识到过去对自己的影响、或者自己对过去的忠诚,以最大可能性摆脱过去对现在的影响,更加接近完整地“活在当下”。
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像是考古学,要层层挖掘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所以精神分析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需要对来访者呈现的一切,做“时间检测”,哪些是婴儿期的,哪些是学习控制排便期的,哪些是跟父母的三角关系期的,以及哪些是对此时此刻的关系的恰当回应。
9、对反移情的觉察能力。
反移情是指咨询师被来访者激起的全部的反应,不包括咨询师自己的模式性的反应。这里所说的反应,包括情绪、想法、行动或者一切心理活动。
首先是要辨别哪些是来访者的,哪些是自己固有的。对自己固有的反应模式的了解,决定性地影响咨询师识别反移情。这个能力的最有效的获得方式,是咨询师本人接受分析,德国精神分析界称之为自我体验,美国称之为自我分析。
觉察反移情还需要这样一种能力,即“把自己当别人看”。因为观察者是自己,被观察的反移情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只有当这一部分好像是“别人的”,才能看得清楚。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发生了分裂,分裂成了内和外两个部分,即观察者和被观察者。
分裂的自我意味着:我是我的同时,我不是我。这是心智化能力的表现。心理学界最重大、也是最难以回答的问题是:意识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难度,并不亚于完全了解宇宙的奥秘,或者说它本身就是宇宙最深奥的秘密。到现在为止我们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们确定地知道:自我能够分裂,所以“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这虽不是意识的本质,但却是只有意识才可能具有的表象。
10、忍受焦虑的能力。
这跟第6条有重叠的部分,但值得单独讨论。前面我们讨论的是在分析中忍受焦虑,这里我们讨论咨询师本人的忍受焦虑的能力,人格和现实层面的。
人格像是一个容器,承受焦虑的能力,与容器的功能有关,这个功能就是比昂所说的阿尔法功能。比昂对情绪的命名,不是按照情绪的性质,如抑郁、躁狂等,而是按照是否能够承受命名。能够承受的情绪,不管它性质如何,都统统被称为阿尔法元素,不能够承受的,都被称为贝塔元素。阿尔法功能,就是一个人把贝塔元素转换成阿尔法元素的能力。
这样的分类,极具动力学色彩,也暗示了很强的操作性。
孩子人格的成长中,需要不断地向母亲投射贝塔元素,母亲用其阿尔法功能把贝塔元素转变为阿尔法元素,孩子就变得能够承受。最终孩子会通过这个过程,让自己模仿式地也拥有强大的阿尔法功能。承受焦虑的能力就增强了。如果母亲没有做上述的事情,而且遗憾的是,我们临床上看到的情形完全相反,即母亲向孩子投射很多她自己不能承受的贝塔元素,要孩子帮自己消化(阿尔法功能),结果是孩子的人格就破碎了。
一个健康的、合格的咨询师的童年,应该有一个能够执行容器功能的母亲。一些优秀的、甚至后来开宗立派的心理学领域大家,都没有这样的运气。他们有着内心充满了贝塔元素的母亲,自幼就要充当母亲的容器。但他们拥有另外的运气,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客体,这些客体容受了他们,使他们的人格得以修复和长大,并成为一个可以在咨询室里容纳他们的来访者的分析师。
我们并不强求,一个分析师在自己的生活中和咨询工作中的人格呈现是完全一样的。这个要求太高了。我们相信一个在生活中不太能够承受焦虑的人,在咨询工作中因为使用职业性的防御,变得能够承受更大的焦虑。但是,一个更加理想的情形是,咨询师自己受益于心理学的知识,使他既能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又能够在咨询工作中承受更多焦虑。
11、对焦虑引发的幻想的承受能力。
这一条跟上一条几乎一回事儿,就不啰嗦了。
12、“同调”能力。
精神分析师们曾经都认为,解释是我们让来访者改善症状、获得领悟的唯一工具。所谓“我解释故我在”。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经验丰富的精神分析师总觉得制造了来访者改变的,除了解释之外,还有一点点别的东西。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找到了这个东西,并将其命名为“同调”,意思是在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两人突然在一个点上和谐地、愉快地、没有任何阻碍地相遇。这样的相遇,被认为有强大的治疗意义。
这符合有经验的精神分析师的直觉。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一段时间治疗之后,分析师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只是治疗关系不错,显得两个人很“聊得来”,来访者就开始慢慢好转起来。对这个貌似“平淡”的过程,一位分析师说,“我都不好意思把它们写下来,因为中间没有惊心动魄的解释,也没有闪电般照亮脑海的顿悟,同行看了可能会笑话我”。但是,如果我们开了“天眼”般能够鉴赏“同调”,就会发现那些平淡中可能发生了无数次转瞬即逝、却意义非凡的“同调”。
我们来描述一下“同调”的治疗效果的原理。来访者有很多内心冲突,表示他的内心不“同调”,自己跟自己不“同调”;他也有很多的现实冲突,表示他跟环境和他人不“同调”。当他在咨询室里多次跟分析师“同调”之后,就构成了“新的客体经验”,这个经验自然会被他带到与自己相处、和与现实相处的情境中。这就叫做疗愈。
所以,“同调”的能力,对一个分析师来说非常重要。这个能力是可以被分解的,它包括我们已经谈到、将要谈到和这里不会谈到的能力。比如共情、中立、人格的灵活性、较少融合焦虑、享受象征化的性和攻击性的满足、高峰体验等等。
13、对个人影响的觉察能力。
分析师的自我意识范围,应该扩大到能够预知自己的语言(包括躯体语言)可能引起的来访者的反应。这个预知不是要有一对一的确定性,比如你怎么做了来访者一定会有什么反应,而是一对多的猜测性预知,即来访者可能有哪些反应,以及出现某个特定的反应后面的动力学是什么。
最近网上有一个激发了很多讨论的事件。一位女性“咨询师”在自己微博上发自己的暴露自拍照、“似乎在用这种方式吸引来访者”。如果这事是真的(看起来是有图有真相),那么这位女咨询师就对自己怎么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没有觉察。靠性感会吸引抱着什么样目的的人来,显而易见:不管怎样他们不是为心理咨询而来。不知道这位咨询师对自己的职业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好了,谢谢收听,我们很快再见。下一节是《具备的物质与能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