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情观】“情”,人的心中生出一点颜色

【古代情观】“情”,人的心中生出一点颜色

2022-02-15    34'30''

主播: 活字电波

698 2

介绍:
关于爱情的讨论是聊不尽的,尤其是在一个性别议题讨论激荡、拥抱多元价值观的时期,社交网络上一旦有所谓“新瓜”,便有年轻的朋友们震惊、怀疑、重新评估、再次期待、继续碰壁。如果想锚定方向,我想我们应该参照更多的坐标和航向,只要是有价值的、有美感的,我们都不妨拿来参考和思索一下。于是便有了这个系列的节目:中国古人的情爱观。我们邀请到独立戏剧家——杭程,来做这个系列的讲者。 杭程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思想卓越、艺术个性鲜明的独立戏剧家。在二十余年的创作过程中,他从《新青年》等初期追求可以在舞台上开拖拉机的狂热、无所畏惧的表达的作品,创作导演到传奇戏剧《鹅笼书生》,在其中迷茫和转变的几年,是传统文化滋养了他。他在《鹅笼书生》的节目单中写道: “旧时中国人的爱情观是:有情有义,厮守红尘。我觉得真的挺自由的,挺达观的,挺美好的。知天、知地、知人、知己。情义是自由与约束间的张力,呈现出一种荡气回肠的诗情画意在里面。 比照当下被西方异化了的爱情观,当代人在享受所谓自由爱情的同时,不知多了多少痛苦、迷茫和绝望。想要得到救赎吗?你们在西方的戏剧文学中找到过吗? 我把这样一个意思编了三个故事放在一个古代传奇故事里面,它的名字叫《鹅笼书生》。 是时候回头看一看,中国人对爱情的体会曾经多么地深刻和美好。” 这样一段导演自述恰恰是我们认为他可以讲讲中国古人情爱观的理由,这个系列无关社会学、人类学或者女性主义,而是一次审美与心灵的巡回和垂问,也涉及西方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比照。 【本期时间轴】 [04:05]伯格曼的《婚姻风景》引发的离婚率 [07:50]西方的“爱情”和中国的“情爱”,还真不一样 [12:25]传统中国人是如何相识的——没日久生情这回事儿 [20:40]中国人相信“天造地设” [25:10]中国古代不把个人看得那么重要 [27:40]彼时的姻缘“双方同意、父母同意、社会同意、天地同意” [30:20]禁锢与保障的两面一体,结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