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一直在——2022,一起向未来!
原创 白马秋风 白马秋风 2022-01-02
忙碌间,一年又过去了。2022如期而至。
一直想去大觉寺看看,上一次没能成行。元旦这一天总算达成心之所想。妹妹一家三口从老家返回,我们在滦河大铁桥处会合。我早到了一会,泊了车,拎起相机在河边拍了几张。
天寒地冻的日子似乎还没来临,滦河也只靠近岸边处有些薄薄的冰冻,河水在野鸭游过之处泛起微微的涟漪,不知道这小洲旁的冰涟漪是否就是野鸭划过的那么一刻便凝固住了的。大自然的力量总是化有形于无形之间,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它们就在那里了。
白杨的倒影比它们现实中的样子温婉了许多,这大概是大河之水的力量吧!水利万物而不争,在水面前,万物都多了一分灵气。或许我这痴人也是被这份灵气吸引吧!仁者爱山,智者爱水。纵然凡人做不到“上善若水”,到了一定年纪,也该学学“大智若愚”吧!要不,郑板桥怎么说“难得糊涂”呢!
冬钓的人,大抵是真爱垂钓的,不然这样的气温之下,长时间这个姿势,也是很难保持住的。无论炎热抑或严寒,唯有一份热爱,能够让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而且“乐此不疲”。
万物生灵,出众者寡,平凡者众。然而,平凡是生命,亦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本平凡,却不比别人少了春花夏风和秋月冬雪的四季;我本平凡,亦不会比别人少了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的昼夜。在时间面前,众生平等。
每次出行都习惯了只拿装了长焦的相机,其他镜头也懒得再换。这套设备已经十年有余了,对于我这种“拍着玩”的人来说,自娱自乐已经足够了。
若不是长焦,估计这次“打鸟”是够不到的。没想到拾阶而上,刚到了庙门外的平台处,一抬眼,就看到一只戴胜鸟落在枝头。缓缓移动步伐,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拍了几张。戴胜很配合,扭头,换个姿势给我拍似的,像曾经采风时的模特,只不过,这个“模特”并不要劳务费,拍拍翅膀就飞走了。像是不在意它曾经进入我或者任何人的镜头。
开年第一天,遇到宗教里象征着吉祥美满快乐的戴胜鸟,也是一份运气吧!
因疫情要求,寺门紧闭,有告示牌伫立在门外。不能入内,索性登上东山。边走边拍。大殿金黄色的琉璃瓦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更添了一份庄严和凝重。
寒风中,树的枝桠依旧精神抖擞,像是对我们说:冬天很快就会过去,我们的春天不久就会来临。别急,再等一等。
登上山顶,向东望去,村庄、河流、树林、矿山,都是人们在此生生不息的印记。傍水而居,从古至今,无论中外,概莫不如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百姓就像是野草一样,扎根的能力非常强,而这片土地也只是华北大平原上小小的一隅,虽说平原人没有太大的特色,但是这份坦荡、直接、热情还是应了那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老话儿吧!
悠悠滦河,从草原流到平原,奔流不息,东入渤海。而这山坡上的小树小枝,似乎也不含糊,天地之间,渺小如它,也要铮铮地伫立,迎着北风,向着太阳。虽然小,却也是树,虽然小,站得高,也可以看得更远些。
这些小树看到的,大概也是这样的景致吧!只是我们这些人终究会从山顶回到平地,而树却比我们多了一份坚定和执着,它们在了那里,就会一直在那里,除非有雷电或是山无棱天地合,除非有人把它们砍掉或移走。若非这些原因,它们大抵就在那里了。
像这崖石缝儿里倔强的枝桠,给我一丁点儿土壤,我也会在夹缝中努力生长!纵然艰难,高处不胜寒,却也是先看到每天的第一缕阳光,吹到第一阵大风,淋到第一场暴雨,既然如此这般也不能奈我何,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能笑对风雨的人没有不经历洗礼与磨炼的吧!
这氤氲的水面,一刹那间,有些错觉,这是哪里?是华北?还是江南?工业车轮之下,被破坏的环境正在逐渐恢复,或许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就会有更清澈的河水和更明媚的春山了吧!一切问题,都总得需要个时间。
2022年的第一天,登高望远,不虚此行。我们下山时又遇到了几波人上山来。看来,喜欢这宁静天地的不只是我,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渴望着繁忙之外的一份淡泊与宁静。
开年“白马秋风”第一篇文章,就借用诸葛孔明的一句话,与诸友共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握手,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