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丧文化和佛系文化之后的躺平学成为当下内卷环境中的关注点,甚至获得较多年轻人共鸣。聊聊人类关于躺平的人生思考,“躺”作为一门生活美学原来历史悠久。
本期介绍的古典乐是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这首曲子像藤蔓,而且让人听着听着就会想躺下来。本期,我们为躺平学提供全新的审美视角。躺下来,看见天空,其实挺美的,不是吗?
从丧文化到佛系青年到躺平哲学。年轻人不希望自己被“内卷”。不想成功也是一种人生选择。物质上,我们从稀缺时代到过剩时代,这是躺平的基础。以前,不去往前抢,就会挨饿。物质的丰富为一部分人躺平提供了条件。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对个体的宽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开很贵的车不一定代表成功。竞争过程中,失败了很痛苦;成功了很疲惫。或许,最后得到的只是“不过如此”。从某种意义上看,躺下来的人是觉醒者。年轻人就想过自己的小日子,有错吗?既平衡又进步。只有追求成功学的社会是畸形的。
我们提供几种“躺平”人生的成功范式,如中西方躺平大师:古希腊普罗泰戈拉VS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竹林七贤。躺平的积极意义是回归“人本”,实现向内的自我探索,不随波逐流,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