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
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首创媒体生态学专业。一生出版20余部著作,其中《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和《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2003年10月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主要内容: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古登堡的发明使得书籍可以大量印刷,印刷还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阅读和写作变得更加普遍。阅读成为了分界岭,成年人即为有阅读能力的人,儿童即为没有阅读能力的人。童年的概念重新出现并最终成型。
作者在书中对童年概念的发展描述“在探讨最终导致童年概念土崩瓦解的符号世界的种种变化之前,我们有必要简要了解一下17 世纪以来童年的演变过程。当我说到童年的消逝时,我指的是一个概念的消逝。如果我们还记得童年概念的诞生所面临的种种障碍,一起支持它成长的种种影响,那么我们也许会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更不用说由于童年概念的消逝而感到的失落。例如,我们万万不可认定童年是在谷登堡的印刷术和校长的分班影响下骤然成熟起来的。
一如我在前几章里努力揭示的,这些事件的确是童年概念在现代世界中得以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同其他任何观念一样,尤其是那些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的观念,童年带给不同时代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当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试图理解童年的概念,并将它融入各自的文化时,童年所面临的是与产生地大不相同的经济、宗教和知识的环境。在有些情况下,童年被丰富了;在有些情况下,它被忽略了;还有些情况下,它被贬低了。然而,童年始终不曾消逝,尽管有时濒于消逝的边缘。”